-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4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是否发生糖尿病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4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产后发生糖尿病76例,发生率为18.54%;两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分娩方式、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27岁、产时BMI≥26 kg/m2、合并高脂血症、孕期使用胰岛素、产后锻炼时间<1 h/d、有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FPG)≥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5.8%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时BMI≥26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产后锻炼时间<1 h/d、FPG≥7.0 mmol/L、HbA1c≥5.8%均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产时BMI≥26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产后锻炼时间<1 h/d、FPG≥7.0 mmol/L、HbA1c≥5.8%均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尿病;影响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由妊娠后母体糖代谢异常导致,是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可导致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不良母婴结局。研究发现,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1]。因此,寻找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2]。本文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4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3];妊娠24~28周完成糖尿病筛查,空腹血糖(FPG)≥5.1 mmol/L、餐后1 h血糖≥10.0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8.5 mmol/L;精神正常,可配合研究。排除标准:入组前4周内服用过降糖药物;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孕前确诊糖尿病;合并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年龄21~35岁,平均(26.44±3.37)岁;孕次1~5次,平均(2.56±0.25)次。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含年龄(≥27岁、<27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19 kg/m2、<19 kg/m2)、产时BMI(≥26 kg/m2、<26 kg/m2)、孕次(<2次、≥2次)、产次(初产、经产)、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合并高脂血症(是、否)、孕期使用胰岛素(有、无)、产后锻炼时间(<1 h/d、≥1 h/d)、糖尿病家族史(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
1.2.2实验室指标水平检测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500 r/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5 min,留取血清,采用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血糖仪检测FPG水平。
1.2.3产后糖尿病判断标准
产后6~12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为2hPG≥11.1 mmol/L,和(或)FPG≥7.0 mmol/L,且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质量下降等症状[4]。
1.3观察指标
(1)统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尿病发生情况,并根据产后是否发生糖尿病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单因素分析。(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尿病发生情况
4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产后发生糖尿病76例,发生率为18.54%(76/410);未发生334例。
2.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孕前BMI、孕次、产次、分娩方式、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年龄≥27岁、产时BMI≥26 kg/m2、合并高脂血症、孕期使用胰岛素、产后锻炼时间<1 h/d、有糖尿病家族史、FPG≥7.0 mmol/L、HbA1c≥5.8%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尿病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将表1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时BMI≥26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产后锻炼时间<1 h/d、FPG≥7.0 mmol/L、HbA1c≥5.8%均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通常可在分娩后自行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分娩后继续面临高血糖的风险,进而导致糖尿病[5-6]。本研究结果显示,41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产后发生糖尿病76例,发生率为18.54%。提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时BMI≥26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产后锻炼时间<1 h/d、FPG≥7.0 mmol/L、HbA1c≥5.8%均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产时BMI≥26 kg/m2。产时BMI过高会导致脂肪细胞分泌更多的炎性介质,干扰胰岛素*号传导途径,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增加产后糖尿病发生风险[7]。(2)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发生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号传导异常的风险较高,因此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较高[8-9]。(3)合并高脂血症。脂质代谢紊乱可引起胰岛β细胞应激反应,使过多的脂肪酸在肌肉和肝脏中积累,导致蛋白激酶C*号通路激活,增加胰岛素抵抗。此外,脂质过氧化产物还可能直接损伤胰岛β细胞,增加产后糖尿病发生风险[10]。(4)产后锻炼时间<1 h/d。运动锻炼有利于产妇降低体质量,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稳定。锻炼时间较短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11]。(5)FPG≥7.0 mmol/L、HbA1c≥5.8%。FPG、HbA1c水平较高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持续的高血糖负荷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加剧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血糖控制难度增加,因此产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12]。
综上所述,产时BMI≥26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脂血症、产后锻炼时间<1 h/d、FPG≥7.0 mmol/L、HbA1c≥5.8%均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杨金军,滕晓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变化及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24):4786-4789.
[2]罗欢,高静,柏丁兮,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护理与康复,2023,22(3):46-56.
[3]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5-109.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5]庞天骄,张萍,蓝海云,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内脏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3,34(11):54-60.
[6]Choi MJ,Choi J,Chung CW.Risk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a korean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Endocrinol Metab(Seoul),2022,37(1):112-123.
[7]何文聪,冯祥,韩庆,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发生产后糖尿病的影响因素[J].巴楚医学,2023,6(2):63-66.
[8]叶琳,石三华.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尿病发生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23,24(2):44-46.
[9]林苗,周平.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50-1352.
[10]周庆芳.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出院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相关风险因素[J].现代养生,2023,23(5):344-347.
[11]何玲,云洁,李宛霖,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危险因素meta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19):3307-3312.
[12]薛嫱,邓晓慧,宋丽清,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5):94-9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