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糖尿病患者若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其临床表现往往错综复杂。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患者下肢可能会出现烧灼、刺痛和麻木等不适感,这些症状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过程中,西医治疗方法通常占据主导地位。西医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亦不容忽视,并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西医治疗局限性的凸显,中医治疗的优势日益显现,从而使众多患者对其充满信心。本文阐述中医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旨在为未来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论治;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0引言
研究显示,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为疗法多样、治疗过程安全等。目前,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缺少规范、统一的认知,依然需要中医专家和学者对该疾病进行更加专业和系统化的研究。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极大的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水平可以损害神经组织,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如疼痛、刺痛、麻木和刺痒等[1]。这些症状可以出现在手部、脚部和腿部等四肢,且往往是对称性分布。感觉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各异,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困难,如穿鞋、行走、抓握物品等。运动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运动神经损害,引起肌肉无力和活动障碍。该病患者可能会经历肌肉萎缩、酸痛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等症状。这在临床上表现为手部、脚部和腿部等肌肉的力量减退和运动功能受限[2]。自主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调节心血管、肠胃、泌尿、眼睛和性功能等器官的功能,该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低血压、消化不良、尿频、尿失禁、视力模糊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3]。以上病变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发病机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按中医理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脾胃失调有关。脾主运化,胃主传化,二者功能失调会导致体内湿热之邪积聚,阻碍气血的正常流通。湿重则脾失运化,气血无法供应周围神经,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肝肾虚弱也有关系。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髓,肝肾功能失调会导致足少阴肾经和手太阴肺经失养,进一步导致周围神经的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神经病变的症状[4]。此外,中医强调人体气血运行畅通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病理环境下,糖代谢紊乱,导致肝肾阴虚,气血运行受阻,不能正常供应周围组织,进而导致神经病变的出现。中医还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结于痰湿阻络的因素。湿痰阻络,使其无法供应周围的神经系统,并使邪气挟裹神经,难以正常运行。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内治法
3.1中医分期施治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根据病程和病情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的中医分期,并针对不同分期进行相应的施治。根据病情表现分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中医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四个阶段:气滞血瘀期、气滞血瘀壅滞期、脏腑虚弱期和脏腑功能减退期。①气滞血瘀期:主要表现为疼痛、麻木、刺痛等症状,病程较短,血糖控制相对较好。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目标,常用的中药有川芎、丹参、红花等。针灸、推拿等手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5]。②气滞血瘀壅滞期: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病程延长,血糖控制不佳。治疗着重疏通气机,化瘀通络。中药治疗可以选用茵陈蒿、莪术等。针刺、理疗等手段可以缓解症状,促进气血运行。③脏腑虚弱期:疼痛、麻木等症状加重,伴有虚弱无力、足底感觉丧失等表现。治疗以补益脏腑为重点,通过中药调理加强肾脏及周围神经的功能,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等。针灸、艾灸等可以提高气血运行,加强体质。④脏腑功能减退期:症状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虚弱无力、步态不稳,甚至出现溃疡、感染等并发症。治疗以调养脏腑功能为主,中药可以选用当归、熟地黄等药物。推拿、拔罐等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3.2中医分型施治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气血不足、湿热蕴结、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分析,中医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不同的病理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进行施治[6]。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种类型[7]。虚证以气血不足为主要表现,患者常伴有乏力、神疲、步态不稳等症状。对于虚证患者,中医主张以温补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常用的中药治疗包括补益气血的人参、黄芪、当归等,以及活血化瘀的桃仁、川芎、红花等。实证则以湿热蕴结、瘀血阻络为主要病理特点,患者常有疼痛、麻木、瘙痒等症状。针对实证患者,中医主张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常用的中药有石斛、茯苓、黄芩等清热利湿的药物,以及三七、蜈蚣、蛇床子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3.3中医专方治疗
中医药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中医的理论和经验,通过综合调理整体的阴阳平衡,激活体内的营卫气机,增强气血运行,可以有效改善病情,缓解症状,并预防进一步发展。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专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祛瘀通络方:中医认为,祛瘀通络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废物的排泄,减轻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常用药物包括桃仁、川芎、红花等[8]。
(2)补益肾气方: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根,肾气充足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神经再生。常用药物包括山药、枸杞子、当归等。
(3)清热利湿方: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湿热内蕴有关,清热利湿可以通过排除湿热,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包括茵陈、黄芩、车前子等。
(4)强壮筋骨方:中医认为,增强筋骨的力量可以提高神经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减少因外力导致的损伤。常用药物包括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等。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外治法
4.1针灸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针灸被认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首先,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增加脏腑功能的平衡,从而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痛感和炎症反应。其次,针灸疗法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的反射机制,促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从而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带来的症状。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常采用的穴位选择包括足三里、太溪、曲池、足五里等。足三里是最常用的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下方,具有调节气血、益脾胃、利湿排毒等作用。太溪位于胫骨内侧下方凹陷处,具有温经通络、补肾益气的功效。曲池位于腓骨胫骨平台上凹陷处,可以调理脾胃、祛湿和活血化瘀。足五里位于小腿外侧,是一个补充气血、调节脾胃和利湿化痰的重要穴位[9]。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的深浅、针具的选择和针刺的时间都是需要把握的关键。一般来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针刺深度不宜太深,以避免刺激到神经,同时可以采用不同形状的针具,如毫针、粗针、细针等,以满足不同的治疗要求。
4.2按摩推拿
按摩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施压和摩擦来刺激身体特定穴位和经络的疗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按摩推拿的主要目标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首先,在按摩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常用的手法包括揉、推、拿、捏、折、按等。通过掌握不同的按摩手法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力度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疗效。其次,在按摩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需要确定适宜的按摩部位。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按摩部位包括足三里、足五里、委中、气海、神阙等。这些穴位位于足部、腿部和腹部,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舒筋活络,缓解疼痛。最后,在按摩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需要掌握适宜的按摩时间和频次[10]。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耐受能力,可以适当调整按摩的时间和频次。
4.3中药熏洗
传统中医学注重综合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通过中药熏洗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通过将草药煮沸后产生的药物蒸汽或药液,通过熏蒸或浸泡患者患处来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来说,中药熏洗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祛风化湿、温通经络的作用,改善病变区域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在中药熏洗中常使用的中药有川芎、桂枝、红花、白芷、独活等,这些中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经络,温通经络,以达到改善病变区域血流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目的。此外,还可根据具体病情添加适量的其他中药,以增强疗效。中药熏洗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一般来说,可以将中药配成煎剂,然后将煎剂装入熏洗装置中,使患者患处处于药物蒸汽或药液的熏蒸中。也可以直接将中药煎剂浸泡在较热的水中,然后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一段时间。
4.4中药注射液
目前,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外治中,常用的中药注射液包括芪枣颗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盐酸肌苷注射液等。芪枣颗粒注射液是由黄芪、大枣等中草药经过提取、浓缩而成。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大枣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该注射液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周围神经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组织修复,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神经症状。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提取物制成,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能够改善神经纤维的供血情况,增加神经组织的氧供应,降低内源性神经损伤物质的生成,并逆转周围神经病变的进程。盐酸肌苷注射液是从肌苷提取的一种中药注射液,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肌苷是一种核苷酸类药物,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通过肌苷能系统的激活,能够减轻神经元的损伤,促进神经组织修复,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外治法中,中药注射液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神经症状、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具有显著作用。然而,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时,应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与调配,并严格遵守医嘱使用。
5结语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而传统的西医治疗措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但是因为西药的毒副作用较多。相比西药治疗措施,中医治疗方法的优势就显得非常明显,比如药性温和、毒副作用小,中药与针灸、按摩、熏洗等中医外治法结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万筱虎,于建忠.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9):113-115.
[2]田琴,杨正春.中药外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数据挖掘分析[J].光明中医,2022,37(15):2702-2705.
[3]薛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8):33-35.
[4]郇昕,王素美.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4):206-208.
[5]裘越,喻嵘,武文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及Meta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08):11-14,148-150.
[6]梁亚丽,王国海,王玉峰,等.论活血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3):186-190.
[7]肖晶旻,谢倩文,刘少南,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药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7):1513-1519.
[8]周莹,刘军彤,杨宇峰,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9):105-108.
[9]吴娜,蒙连新,季红运,等.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影响的研究现状[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8):193-198.
[10]江丽玲,李萍,曹桂娴,等.中医辨证延续性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2):45-4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