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互联网+”改革。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在这样的社会经济大变革中随之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企业需要新的市场营销人才。因此,高校需要根据当前“互联网+”背景变革传统市场营销学的课程内容。基于此,文章研究围绕“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着重分析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市场营销学;“互联网+”;教学改革
1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
目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营销工作需要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紧密结合,而高校目前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还是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如营销学中营销战略的三要素和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等内容。侯佳等[1]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内容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营销工作。传统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内容没有融入“互联网+”,赋予市场的新内涵。市场环境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教学内容逐步落后于时代。苏霞[2]指出,虽然市场营销学教材层出不穷,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但这些远跟不上“互联网+”时代市场营销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如何将“互联网+”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的影响融入课堂,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是高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2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近些年,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了各种教学方法,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到项目式、互动式等方法,试图突破传统的讲授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但许多教师为了改革而改革,过于重视教学方法的丰富性,而忽略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效果服务的。张庚全等人[3]认为,尽管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加课程内容的信息量,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仍然停留在单向接收教师传授知识的阶段。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包括市场营销概念、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策略等。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数据分析实验项目等教学方式,将技术强加于课堂,未体现“互联网+”对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影响,不能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更新。
1.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营销活动,除了课堂理论讲授,学校一般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有企业参观、模拟实训、实战项目训练等。但由于需要企业配合、学校组织,以及投入人力物力,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以学生写心得来实现。学生实际参与实践活动,进行深入互动的情况比较少。另外,高校市场营销学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企业数据是商业机密,不方便学生使用的情况,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践教学环节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最终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1.4考核方式单一
朱力等人[4]提出,不少高校仍然采用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方式考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效果,而且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有70%~80%。这种考核方式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商务交流与市场推介、营销策划、营销管理和营销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的考查,重理论轻实践。基于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缺乏知识运用的能力。
2“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方案
2.1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互联网思维是当前企业竞争的必备要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只有将营销知识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能够使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使教师的课程设计有的放矢。这样一来,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体系。首先,应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标准,设计符合“互联网+”要求的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和线上沟通能力、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其次,培养学生互联网思维,坚持就业导向,使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拥有互联网营销理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互联网产业和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最后,坚持将专业教育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市场营销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的学生应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相关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活动。市场营销专业可以与本校的其他专业进行联合教学,如与理工科特色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2.2构建以“互联网+”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体系
要明确“互联网+”与市场营销理论的结合点,强化互联网元素的融入。
第一,选择教材教辅等参考资料时,提高时效性要求和互联网元素融合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学团队查阅最新教材、国内外案例库、商业新闻等,定期更新教学资料。在资料选取时,教师尤其要重视“互联网+”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理搜集到的教学资料,形成市场营销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师要注意资料的分类整理,将适用于不同教学环节的资料分别归档。将最新教材中涉及大数据营销、互联网企业营销模式的内容归入课堂讲授资料中,融入专业知识体系。将小案例作为引例或辅助知识点讲解的材料,大案例放入作业库或者项目式教学材料中,企业数据资料归入实验项目资料库中。在教学内容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不仅要融入新的教学资料,还要标注清楚这些资料的使用方法,便于教师团队使用。这样构建的以“互联网+”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体系可作为市场营销学的统一教学资料,方便教师使用,降低教师统一备课的难度。
第三,教师团队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例如,没有参加过实习的学生不了解企业数据系统的运用,如果需要相关实验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就要设置相对简单的数据库。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进行消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保留大众消费的案例,如购物软件智能推荐等,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保留学生学习效果较好的内容,删除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资料,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团队在教学内容体系初步形成后,至少需要应用两个教学周期,不断吸收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修改教学资料,最终形成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体系。
2.3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方法
“互联网+”元素融入教学过程,需要教学方法的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渗透“互联网+”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帮助学生了解营销活动的变化,这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课前,以线上教学方式为主,运用学习通等网上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包括案例、理论知识、互动环节介绍等,主要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资料中应增加“互联网+营销”的内容,让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就带着互联网思维。课中,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以案例为主线讲解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营销知识的应用性。将“互联网+”背景下的案例与经典案例结合,讲授与互动穿插,适当安排项目组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案例与大案例相结合,小案例以讲授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大案例以学生分析应用知识点为主要目的,小案例学习知识,大案例提升能力。课后,加强实践应用与课堂知识相结合。采用模拟实训方式,还有阎婧等[5]提出的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方式,组织商业实践活动,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巩固学习成果。但由于实践环节的教学实施受到现实条件限制,如企业配合度不高、学校人力物力投入有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校需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投入力度。总之,教学团队要为学生设计详细的参与流程,并详细标记每个流程需要企业配合的部分、需要学校组织的部分,并深入沟通这些具体的配合执行措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随时调整,最后给出具体的评价。不论是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还是开展模拟实训等实践,高校都应尽可能提升实践的效果。
教学方法要配合教学内容来选择。学生需要哪种方法去学习知识,教师就应该设计哪种教学方法来配合。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线下教学中,课堂学习应以线下面对面的讲授和互动讨论为主。在课前和课后,不便于面对面时,可使用线上平台进行预习、复习。在进行案例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时,可通过学生的线下互动和最终的线上资料提交等方式来实现整体教学目标。
2.4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市场营销学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改变过去以期末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市场营销学需要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不能仅用笔试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都需要进行考核,加强过程性考核是必要的。市场营销学要将学生互动情况、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学生的表现都纳入考核体系中。
第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学生具备“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实践综合能力是获得企业青睐的关键。教学评价体系中需要包括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内容。这些评价需要在教学环节根据教学活动的进展实时进行,而不是期末统一完成。例如,小组作业中分工是否明确、配合度如何,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表现体现,由教师在课堂中或本节课结束时完成评价。在课程中涉及小组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依据每位成员的贡献进行打分。
第二,评价手段多元化。教学评价不能仅仅依靠期末考试,还需要加入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等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徐威威等[6]提出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的表现和课后的考核都应列入评价体系。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和质量,以及小组案例展示表现出的学生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课后考核包括阶段性评价和期末考试。阶段性评价以学生参加课外商业活动的情况为依据;期末考试以知识点考核为主,同时包括学生的思辨能力考核。
第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市场营销学教学涉及教师、学生、实践环节的企业等主体。因此,市场营销学可以在这些主体之间开展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或企业与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一系列教学评价[7]。这样可以避免评价出现偏差,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容易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
3结束语
目前,高校市场营销学存在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教学团队应从4个方面为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互联网+”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形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等,从而提高市场营销学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侯佳,彭畅.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3(5):38-41.
[2]苏霞.“互联网+”环境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J].新丝路(下旬),2019(20):207-208.
[3]张庚全.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1):179-182.
[4]朱力,周朋程,张必风.“互联网+”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江苏商论,2022(1):117-120.
[5]阎婧,邱芳.“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困境及其改革[J].科技经济市场,2019(9):153-155.
[6]徐威威,张艳.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10):67-69.
[7]刘浏.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23(30):165-16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