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向数字化转型新阶段,依托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是深化高校行政管理改革、推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要路径。文章对依托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与论述,并对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优化策略开展研究与探讨,以期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行政管理;赋能策略

  0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发展方向。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助力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又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需要围绕行政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需求,探索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融合路径,这对于充分发挥信息化赋能价值、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依托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在新的时期,依托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得以凸显。具体而言,高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技术背景来看,在新的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展现出了迅猛的发展速度与极高的应用价值,无论是互联网、大数据,还是人工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深化各个领域发展变革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在各行各业深度融入信息化改革浪潮的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抓住信息技术为管理体系创新变革带来的机遇,从而促使行政管理工作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特征。

  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政策背景来看,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等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全面的扶持,旨在通过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教育服务,有效提升现代教育质量。例如,教育部在2018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在2019年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在此背景下,高校有必要推进行政管理工作适应政策环境变化,通过探索信息化赋能策略,提升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

  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内在需求来看,新时期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复杂的管理事务,而且需要强化服务能力。在行政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则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简化行政管理工作流程,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开展高效的数据分析辅助决策,从而有效强化行政管理决策工作的科学性。由此可见,重视发挥信息化赋能价值,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得以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的策略

  2.1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做到理念先行。在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基础之上,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够得以高质量开展。

  首先,高校需要提升对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2]。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推进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信息化建设工作则是促使行政管理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自上而下地提升高校成员对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为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从而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夯实基础。高校领导层、决策层需要了解新时期行政管理工作技术环境以及服务需求产生的转变,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高校发展规划,通过为相关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从宏观角度对相关工作开展顶层设计,确保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得以高效开展。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强化宣传工作,促使高校师生群体认识到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引导高校师生群体通过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反馈需求、提出问题,使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持续开展。

  其次,高校需要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遵循需求导向原则[3]。当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成为高校普遍共识,信息技术在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简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流程方面的价值也得到了彰显,许多高校的领导层、决策层都对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持有较强信心并具有较高期待。然而,依托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是对高校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完善的重要路径,为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盲目投入甚至盲目攀比的问题,而应当以“够用”“好用”为重要原则,确保信息化系统应用能够满足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要求,有效规避盲目投入、盲目扩张导致的性能、功能过剩和资源浪费等现象。也正因为如此,高校需要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工作中做好需求调研,并以需求为导向制订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投入计划[4]。

      2.2提升技术与业务融合程度

  在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强调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满足行政管理工作需求的必要路径,也是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遵循需求导向的重要体现。

  首先,高校需要梳理行政管理业务流程,围绕业务流程锚定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要求[5]。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主体有必要在对自身工作流程进行梳理、简化的基础上,形成清晰的业务流程图表。同时,相关主体需要以信息化赋能为视角,基于行政管理工作流程提出信息化建设需求,为信息化系统、平台功能模块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依据,确保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工作能够与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实现相互嵌入。另外,在依托业务流程锚定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要求的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主体还需要考虑跨部门协作、沟通对信息化系统、平台功能设计提出的要求,考虑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与其他管理系统、平台之间的一体化建设需求,考虑高校师生群体对行政管理数据服务提出的需求等,并将这些需求落实到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当中,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进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实现深度融合。

  其次,依托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需要顺应行政管理发展趋势,通过在信息化系统、平台设计开发中体现出前瞻性,以及紧随行政管理工作业务变化对信息化系统、平台功能设计开展动态化调整,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始终与行政管理业务开展需求呈现出紧密对接关系。在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工作中适当展现出前瞻性,既能够更好地满足高校行政管理现代化转型要求,也能够有效控制信息化系统、平台的迭代更新成本,为此,高校领导层、决策层需要关注行政管理工作发展趋势,以敏锐的洞察力预测行政管理工作改革方向,立足自身实际预判行政管理工作对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工作的未来要求,将更多的新技术、新功能引入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当中。与此同时,高校需要强化动态革新意识,在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足够资源支持的基础上,促使行政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始终具备较高的适用性。

  2.3构建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

  在依托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资金等资源投入工作是确保信息化建设规划得以有效落地的关键,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围绕信息化建设工作构建与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首先,高校需要针对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设立专项资金,在做好资金利用规划的同时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工作[5]。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项资金的设立,能够在专款专用的基础上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需求,也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产出状况,从而根据资金使用效率对资金投入与利用规划方案作出优化和调整。在资金利用规划的制订中,高校需要明确资金投入目标、资金使用范围,根据信息化建设项目特点制订预算方案,确保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与高效的利用,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实现产出最大化。同时,围绕预算方案与资金利用过程,高校还应当完善资金审批流程、构建资金利用监督机制,提升资金利用的规范化程度,确保预算方案得以有效落实。另外,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发挥出师生群体乃至社会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作用,既有利于提高经费投入和使用工作的透明度,也能够拓展监督主体,提升监督成效。

  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拓宽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满足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需求。在申请财政支持、政策扶持的基础上,高校还有必要依托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为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资金支撑。例如,随着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深入,高校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在多元化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落地。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对校友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利用,以校友筹集资金的方式支持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对于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相关工作中,学校需要确保资金的筹集与使用具备合法性、合规性,并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应对,从而确保资金投入和使用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为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2.4做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在依托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设一支了解行政管理工作需求且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人才队伍,对于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赋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
 

 
  首先,高校需要围绕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做好信息化人才引入与培养工作。为了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需求实现有效对接,高校应围绕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需求、运营需求、维护需求以及服务需求,对人才队伍结构以及人才具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在此过程中,人才引入与人才培养是突破人力资源开发屏障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人才引入,还是人才培养工作,都要求高校能够明确信息化人才需要具备的岗位胜任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引入、人才培训目标和规划。在人才引入实践中,高校有必要从薪金待遇、职业生涯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升相关岗位的吸引力,并通过在应聘阶段对应聘人员综合素养开展严格考查,确保实现人岗匹配。在人才培训工作中,则需要围绕岗位胜任能力合理规划培训内容,以信息化技术推进培训方式得以多元化开展,并依托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7]。

  其次,高校需要围绕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有效的成长机制与激励机制。无论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内容,还是信息化技术,都仍旧处于持续的变革与发展当中,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行政管理工作者提出的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也展现出了动态性。为了确保行政管理工作者综合素养始终能够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需求对接,高校需要重视激发行政管理工作者自主提升的动力与热情。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从组织、平台等多个方面对行政管理工作者的自主成长创设良好条件,例如,引导行政管理工作者组建“成长共同体”,依托线上线下多元平台推进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沟通交流和经验共享等。在激励策略层面,激励方式与内容需要面向行政管理工作者具有的多元需求,从而有效发挥出激励制度在激发行政管理工作者适应信息化环境中的作用,进而为信息化赋能功能的发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结束语

  在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校不仅需要认识到信息化赋能对于提升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价值,为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夯实意识基础,而且有必要在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中贯彻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紧紧围绕行政管理业务流程开展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工作,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嵌入行政管理体系。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从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入手,为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保障,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得以高效开展,进而充分发挥信息化赋能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婷婷.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4(2):91-93.

  [2]刘明,杨剑.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析[J].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22(1):79-82.

  [3]苗雨昕,上官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13-116.

  [4]葛艳玲.关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2(4):142-143.

  [5]刘家佳.“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4):257-258.

  [6]王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5):154-155.

  [7]王文鹓.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2):263-26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