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是课程的延伸,是教学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诊断学情,巩固知识,推进学习成果的转化与提升,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单元作业又是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一种长程性作业,其一面把单元中最具探究性和综合实践性的内容凝练成作业,给予学生更长的时间去思考和内化知识,一面循序提高着学生的思维水平。就英语学科而言,一个个主题单元对应的是一个个系统的周期,学生在每一个周期中围绕着词汇、语法、语感做训练,都是对前一个周期知识和技能的递进。久而久之,作业的长效机制就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单元作业的设计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内容又指导着单元作业的设计。本文以初中英语的单元作业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当下作业设计的现状入手,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后为这些问题找到可以优化改进的策略,意在让作业设计为核心素养的形成发挥真正的作用,进而提高英语学科的学习质量。
1.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现状
1.1传统意识指导作业设计导致作业量多质低
传统的作业设计与布置模式是一课一布置。这里所指的“课”,既是课时又是课程。即每一节课无论所授内容是什么,必须以作业收尾。作业也大多是书面形式。这样的作业学生不需要主动思维的参与,但却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厌烦,使得作业不仅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伴随着年级的升高,各科的学业压力增大,英语的学习任务也不断加重,除了课后的作业,课上的随机检测不断和单元检测不断增多,最终呈现出的形态是学生上课在写作业,下课还在写作业,机械化的完成任务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2作业设计千篇一律抑制诊断与提升功能的发挥
不可否认的是,在教育改革大发展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已经在作业设计上做了许多的尝试。但是所取得的成效并不大。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作业的设计千篇一律。这与学生的学情是严重不符的。班里学生的学能和成绩本身就是有梯度的呈现的,教师不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不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意图就不能显现出来,高学能的学生因为作业太简单不愿意做,学能稍弱的学生因为作业太难也不愿意做。长此以往,作业设计只对一班里小部分人发生作用,则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作业因为和学情对接的不严密,其连贯性和持续性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伴随着中考的来临,学生遇到的学科问题反而是不断增加了。
1.3应试教育引发的功利化思想致使作业系统性差
考试机制对日常教学发生的指导作用是最直接和最重大的。在中考的指挥棒下,教师的教学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的色彩,反应在作业的设计上就是整理习题,实施题海战术。学生的很多作业不是站在对语汇和语法的理解上完成的,而是因为高频刷题,掌握了做题的“套路”后的一种下意识的反应。这样的模式在短期内也许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则弊多于利。语言类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化意识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的。如果作业总是为考试服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学科存在的价值被严重怀疑,学生也就丧失了全面性与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2.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2.1转变意识观念,明确单元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与目标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单元作业设计决定了教师的视野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课一堂上,而是要将学科的属性、各个单元的内部联系、单元的教学目标、学情等因素全部考量与整合在一起。例如学科的属性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英语?”,“英语可以培养哪些能力?”等问题;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用以指导教师从教学开始就表现出梯度和渐进性;单元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应该达到的水平和可以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描述;学情则是让教师了解到学生“能做什么”、学生自己也可以判断出自己“能做什么”。它们共同构成了英语学习的框架,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勾勒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详细地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将单元中语音、语法、语汇、语篇、句型、话题等各个要素的关联性厘清并进行适当的转化,确定哪些内容是需要通过作业加以巩固的,用教学目标指导作业目标的设计。也就是说,单元教学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之间是上位统领下位,下位服务上位的关系。
以七年级下册Unit8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为例。单元的基础话题是“The neighborhood”,通过生活化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学后有话,学后能用。教师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there be句型描述或询问事务所在的位置;(2)能正确使用where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询问事物的具体位置;(3)能正确使用各个方位介词表述事物的地理位置;(4)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听说读写获取的路线指引信息向视觉图形转化的能力,并能进一步将图形信息转化成为语言运用出来。
单元目标涵盖了知识、技能与思维等多重训练指标,与其对应的作业目标也随之清晰,是从词汇、词组、句型、介词表达等方面进行的细化。这些作业目标被分置在词汇课、主题口语展示课、语法精讲课、单元主题阅读和综合写作实践课这五个课型中,伴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分置内容并联系上相关的评价。以其中的语法精讲课为例,教师布置了必做和选做两个作业。必做作业是A.Look at the map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地图中标着银行、餐馆、邮局、医院等场所。选做作业是:Look at the map in A and write three sentences.作业以组内合作的形式完成,再在全班用黑板进行展示,组际成员可以进行批改纠错与评价。评价时要关注信息介绍的是否准确、发音是否标准、书写是否工整等。这样看来,各个作业的独立性得到了保证,整体性也得以强化,学生通过不同的课型发展了逻辑思维,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
2.2注重学习实用性,深度规划与多样运用相结合
在以单元教学目标作为统领进行作业设计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学生的情感体验角度去判断其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使作业真正地为学生发挥服务的作用。以八年级上册Unit 6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为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用法,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关的词汇、语句去表达自己的计划。教师在对学情进行了分析研判之后,至少要为本单元分出四个主题课时:(1)职业启蒙。(2)自我规划。(3)自我管理。(4)表达自我。面这四个课时填充的内容不仅需要以教材为依据,还要做适当的补充与完善,增强教学以及随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以“职业启蒙”为例,教师设计的是听说课型,具体的目标是:(1)能够使用be going/want to表述自己理想的职业并简单描述实现的计划;(2)能够用英语描述常见职业的特点;(3)针对具体的计划做可行性分析,形成个人观点进行表达。这一节课的作业就是选择自己的理想职业,用书面形式对其和其实现的路径进行介绍。考虑到学生的学能差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助工具,如职业介绍视频、多样的作业单等,甚至还可以带领学生在课上完成一部分作业,以比形成课内外设计思路的联动,也让教师获得更多观察学生的机会,为接下来的作业设计提供客观的依据。
其次,教师要注重多样性在作业设计中的体现。如结合单元的主题进行语境创设,设计相关的词汇、语法作业,让学生做串联,随着年级的升高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仍以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science为例,在“自我管理"课时中,教师设计了一道自主探索类的作业:请学生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去表述自己的职业计划。学生必须通过拓展阅读和深度探究去完成这项作业。一些学能较弱的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语篇填空。这样看来,虽然作业的难度有所增加,但是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被充分激活了,就作业对应的系统能力的培养来看是非常有益的,接下来的写作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水到渠成了。
2.3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引导学生获得学科自信
随着教育改革政策的频频出台,“唯分论”“唯考论”的思想需要被彻底摒除。尤其是“双减"政策出台后,减负增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所有学科共同的教育基调。英语教师必须快速转变教育思想,从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培育和推进入手,进一步发挥出学科中的育人价值。例如教师可以提高小组合作类作业的比重让学生们群策群力完成作业,再从正面出发给予评价,使个人和小组都能获得鼓励。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也去制定和完善评价体系,有意识地从核心素养包含的四个内容上对学生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核心素养的意识,在日常的学习中向着这几个方面努力,逐步形成独立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形成学科自信与自省精神都是极为重要的。
3.结语
综上可见,英语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单元作业的设计之同有着必然的连结。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容,星清作业的功能,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串”,连缀与贯通英语知识,使其灵活适恰地指导学生,同时挖掘作业中蕴含的育人价值,是可行且可推广的作业设计之策。而当这些对策真正运用于单元作业的设计之中时,学生就会从孤立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的互动对话,实现学科深度学习向核心素养形成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吴丽红,石丁宇.基于大观念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0):54-57.
[2]邱禧.巧设英语单元作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指向减负增效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案例[A].“双减”政策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第十八辑,2022:16-1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