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胜寺塔位于辽代宜州城内西南属(今辽宁义县),清代时因院内嘉福寺(已毁)得名嘉福寺塔,后经专家考证将塔更名为广胜寺塔,是辽代古塔的重要代表之一。广胜寺塔独特的石刻艺术体现了辽代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特征。塔身壶门中的乐砖雕,为我们再现了辽代的音乐和舞蹈形式,体现了音乐舞蹈与宗教之间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广胜寺塔使乐砖雕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探讨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揭示辽代在音乐、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多元特征,为辽代音乐文化研究补充新的视角和资料。
一、辽代广胜寺塔概况
(一)地理位置
广胜寺塔所处之宜州东依医巫阁山,北临大凌河,地处“辽西故道”要冲,是重要的枢纽重镇。当地的大凌河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生活资源,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及文化,为宜州广胜寺塔的建造增添了浑厚的文化底蕴。
(二)建造时间
对于该塔的建造年代,各方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为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说,出自明嘉靖十五年(1535年)奉国寺大股内的《修补奉国寺圣像碑记》:“郡古宜州列于东营也,寺日咸熙大辽圣宗开泰九年处士焦希资察城之风水,设其塔寺庙基址者,以为之镇耳。学者孙立学、陈术石推测该塔可能为奉国寺之舍利塔,依据是今广胜寺塔建在奉国寺西南960米外城的西南角,认为辽人信奉“佛法西来”。第二种说法为辽乾统七年(公元1107年)说。1980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曹汛先生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此说法,论据为该塔塔前土下三公尺掘出的八面石幢,石幢记载:“大辽国宜州广胜寺前尚座沙门可炬幢记,门资怀直建,维乾统七年岁次戌翼朔二月二十九日。由此得出今塔之名一广胜寺塔。无论是何种说法,均可以证明该塔的建造时间为辽代。
(三)广胜寺塔结构
广胜寺塔整体高约42.5米,边长度为6米左右,为辽代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砖塔,由5个部分组成(塔台、基座、塔身、塔檐、塔刹)。塔台为正八角形,高2.9米。基座由三部分组成,自上而下为仰莲座、须弥座和塔台基。仰莲座之下雕刻有体型庞大的单伏狮,宽度与壁面持平,仰覆莲座为须弥座雕刻最顶端。须弥座约占塔高的五分之一且两侧转角处各雕刻有一尊契丹人形象的力士。广胜寺塔的塔身八面正中均设有一佛凳,凳内供奉一尊砖刻的主佛像,两名胁侍菩萨左右直立,佛和菩萨头顶均设有华盖,主佛华盖之上雕刻有飞天。塔檐共有十三层,一层塔檐较宽大,檐下用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棋:二层以上仅以砖叠涩出檐,逐层递减成锥形。塔刹为后期修,故不再赞述。
二、广胜寺塔使乐砖雕图像学分析
辽塔上的伎乐砖雕是研究契丹一辽佛教音乐及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笔者认为辽塔上的使乐砖雕可分为塔身飞天和束腰使乐两类。
(一)塔身飞天乐舞图像分析
飞天形象是中国古代佛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飞天,在佛经中名为“乾阔婆”,是一位乐神,故又称“香音神”。在辽代,飞天形象在画像石雕中较为常见,是典型的乐舞形象。宜州广胜寺塔上飞天使乐舞形象雕刻在塔身处,该塔形制为八角,因此共八面,每面皆有两位飞天。两位飞天形象凌空而飞,呈对称状布于正中佛像华盖之上,与地面接近45度,呈现飞身下降的姿态,手作礼佛状,姿态轻盈、祥云绕身、身着裙装、带被帛、颈处带宝珠、面部饱满、神态祥和。
(二)束腰使乐图像分析
1.广胜寺塔八面使乐人排布情况
笔者于辽宁义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广胜寺塔束腰使乐砖雕进行拍摄与辨认,将该塔八面壶门中的使乐砖雕所刻内容、排列顺序以图的形式呈现,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可知,广胜寺塔北侧方向砖雕受损严重,部分壶门内使乐人图像不清且有大块受损的痕迹,其余出现在表中有确切信息的使乐砖雕均有清晰、可辨的乐舞图像。与其他辽塔相比,广胜寺塔壶门中使乐砖雕的使乐人为未设莲台且为站立的形象。
2.使乐砖雕图像分析
佛教文化中对佛的供奉并不只体现在烧香拜佛上,人们通常还会向佛、菩萨献上动人的歌舞和音乐。有佛像的地方如佛寺、佛塔,通常会有使乐砖雕和壁画。
(1)方响使乐砖雕图像
方响,又称方响,约始于南北朝的梁代,在唐代被用于燕乐中。方响的发音体是架上悬置的两排音板,由小锤击奏,属于体鸣乐器。《辽史·乐志》中将方响归为大乐和散乐所用乐器。广胜寺塔上方响的使乐砖雕在正东方向须弥座束腰壶门中,方响乐使的头颅已风化磨损不可辨别。乐使侧身直立,方响置于身体前,手持有小锤击奏。方响片为方形,上下两排,方响架下有一方形底座疑似乐架,乐架顶端大致与乐使大腿处平齐。
(2)鼓类使乐砖雕图像
鼓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乐器。《周易》中曾以“鼓之舞之以尽神”来描述其在当时的作用。
①扁鼓。扁鼓是古代击膜鸣乐器。《契丹国志》中曾有对扁鼓的记载:“国主射猎,领帐下骑,击扁鼓,泊惊鹅、鸭飞起。每初获,即拔毛插之,以鼓为座,遂纵饮,最以此为乐。”由此可见扁鼓符合契丹人的喜好,且功能多元、完备。扁鼓不仅可以作为乐器打击使用,还是捕猎的好“助手”,同时又可以供人端坐。广胜寺塔上扁鼓的使乐砖雕虽有磨损,但可见其内容。以笔者视角分析,壶门中共有三人,中间为使乐人,弯腰微蹲,手持鼓,左右疑似各一名儿童跪坐,手扶扁鼓双耳,使乐人或是在对两名儿童进行扁鼓教学,抑或是三人合作演奏扁鼓。
②细腰鼓。细腰鼓唐宋时也称腰鼓。“近代有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此为对细腰鼓形制的描述。广胜寺塔上细腰鼓的使乐砖雕在东南方向须弥座束腰壶门中,以笔者视角分析,塔上所刻鼓符合上述细腰鼓特点,因此判断其为细腰鼓。乐使直立,细腰鼓置腰间演奏。
(3)琵琶使乐砖雕图像
琵琶为弹拨类乐器。天祚皇帝在宴飨群臣时“亲御琵琶”,道宗宣懿皇后萧氏也是琵琶好手,可见辽皇室十分喜爱琵琶。广胜寺塔上琵琶的使乐砖雕出现在辽塔的西南、东南方向须弥座束腰壶门中,西南方向壶门中琵琶使乐人依据发饰判断为女性,东南方向使乐人已风化不可分辨其性别,两者面容均已破损,直立,着裙装,带被帛,斜抱琵琶呈45度。琵琶为曲项琵琶,半梨形琴身,共四弦,左手弦,右手手拿拨子作弹奏状。
(4)第使乐砖雕图像
第繁为吹奏乐器,又称,在契丹一辽时期用途广泛。广胜寺塔西南方向壶门中使乐人所持乐器由于风化磨损不可一眼分辨。笔者将其与其他学者研究的辽塔图像比对,发现其与懿州塔等使乐人的吹奏姿态以及乐器演奏角度相似,因此该乐器可能为。
(5)使乐砖雕图像
签亦称“坎侯”,有卧签筏、竖签、风首签筏之分。卧签筏如琴瑟般,为板装小箱式结构,卧弹,竖签与凤首签则为竖弹且皆为外来。广胜寺塔上签的使乐砖雕,签筱使乐人直立身,带皱帛,手持签,左手触碰琴弦,作抚弦状。由于签与竖琴乐器间的隶属关系,在竖琴体系中,依共鸣箱和弦杆所成弓形或角形而分为“弓形竖琴”或“角形竖琴”。《辽史》大乐里有大小签之分,依笔者看,广胜寺塔上签的使乐砖雕应属于小签復一类。
(6)舞使砖雕图像
广胜寺塔正南方向须弥座束腰壶门乐舞人砖雕的右边舞者左腿屈滕,身体顺势左倾,双脚并于一处,体态呈三道弯,右臂抬起与头顶持平,左臂下弯垂于胸前,双手均搭帛。经笔者材料对比,广胜寺塔所雕舞者与朝阳北塔所雕舞者相仿,为典型的西域舞蹈风格。正中舞者与右边舞者呈对称状,右腿屈膝顶地,身体顺势右倾,头朝右方微点,右手臂前伸微弯、左手搭于腰间提裙,双手均搭被帛,与右边舞者遥相呼应。
三、从辽代宜州广胜寺塔观契丹一辽佛教文化
(一)以宜州广胜寺塔所建年代观辽晚期佛教
通过分析广胜寺塔上砖雕,可以推测出辽代晚期的宗教文化。兴宗崇信佛教,因此当时出现了一批高僧。契丹贵族也往往礼遇佛僧,时常邀请他们讲论佛道。古宜州地处辽代中京道辖境东处,除广胜寺塔外,周边同样有诸多佛文化产物,奉国寺也在其不远处,为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所建。宋使礼部尚书历阳张邵的《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碑》所描述的城中佛塔庙字,棋布星罗,足以见得中京宜州佛教之盛,而辽有五京,州城百余座,宜州只为其中一隅,亦可见辽代晚期佛教的兴盛。
(二)以宜州广胜寺塔石刻观辽晚期佛教文化
广胜寺塔东北侧的佛内有一尊与其他佛像不大相同的主佛像,该佛像为一副女子面貌。相传这尊佛像很有可能是道宗惠妃的形象,在乾统二年时惠妃被降为庶人,一直被南居在宜州境内,直到天庆六年才以太皇太妃的身份重获自由。而奉国寺是圣宗皇帝在其母萧绰太后家族封地上所建的皇家寺院。可见当时宜州佛教之繁茂,皇亲贵族纷纷信仰,这也使得很多百姓纷纷模仿。
在乐队配置方面,广胜寺塔壶门中的使乐人所用的乐器种类有方响、琵琶、扁鼓、细腰鼓、竿策、排萧、舞者、琴、竖等,可见这是一组拥有打击、吹奏、弹拨乐器等完备配置的乐队。辽代音乐博采众家之长,充实了乐团的编制,增添了许多新的音乐风格,同时还融合了其他民族的乐器。无论是签、琵琶还是方响、扁鼓,乐人均为站立演奏。这在辽塔中并不多见。笔者在北镇双塔、朝阳北塔等收集到的图像资料中均未发现全员站立的乐队配置,结合佛诞日的习俗…二月八日为悉达太子生辰,京府及诸州雕木为像,仪仗百戏导从,循城为乐。悉达子者,西域净梵王子,姓霍县氏,名释迦牟尼”可以推测出其可能为佛教活动中仪仗百戏行进时所用的乐队配置。而对于广胜寺塔壶门中的舞者形象,笔者通过与朝阳北塔上的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出两种舞蹈类型相似,为胡旋舞。朝阳北塔上的舞者图像颜具唐代风格,乐舞人所带帛也是女式唐装的点缀,而塔的转角处的力士有浓郁的契丹风格,可见辽代在佛教文化方面一方面保留了自身特色,另一方面受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甚大。
综上所述,广胜寺塔是历史的见证,是辽西城镇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探析古宜州佛教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整个辽代佛教文化的研究同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辽代宜州广胜寺塔乐砖雕图像的研究,阐明了辽代宜州广胜寺塔使乐砖雕是契丹一辽佛音乐文化的重要遗存,由该塔所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契丹一辽时期佛教音乐文化的特质以及契丹一辽晚期佛教音乐文化的多元性,遗憾的是该塔部分内容磨损严重,这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应如何更好地修复古塔以及如何保护辽塔和辽塔文化。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