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技能型人才队伍在经济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更加灵活、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文中基于OBE理念,通过分析“1+X”多证融通的必要性,阐述OBE理念与“1+X”制度的内涵联系,重构OBE视角下“1+X”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型,优化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分析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OBE,1+X,多证融通,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许多国家开始尝试并推广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同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多证融通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受到关注。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作为与普通教育有明显差别的职业教育也备受关注,其目的是服务于职业活动,为生产生活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实施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5]。在此背景下,行业、企业纷纷加入“1+X”的培训组织评价中,教师掀起了“X”证书学习培训的热潮,以此来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反观现状,在推进多证融通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X”证书在人才培养中目标不明确,证书内容未融入教学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陈旧、不实用等问题。大部分的“X”证书只作为职业技能等级的考核,没有与用人单位实际岗位技能需求相结合,在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推进中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改革的方法、过程还在探索之中。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作为一种广泛认可的教育理念,在推动“1+X”多证融通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以成果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新要求。在实施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路径时,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这包括确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应具备的核心知识、技能以及态度,并确保这些成果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契合。通过分析“1+X”制度与OBE理念的契合之处,重新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将相关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书证相互衔接融通是“1+X”证书制度的精髓所在,为做好书证融通相关工作,试点院校应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证书培训相关的内容互融互通,统筹组织、同步实施与评价专业教学过程与证书技能培训。
1“1+X”多证融通的必要性
多证融通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目标对接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职业技能证书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根据“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要对接区域产业的发展和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的职工培训对接,职业岗位的技能考核要融入教学内容,构建一种赋能高质量就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的用工需求。
“1+X”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首先,要基于OBE理念去完成,通过教学目标来实现人才培养。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教学成果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策略,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书证融通的人才培养优势。其次,挖掘书证融通点,学生在学校不仅要掌握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模拟职业岗位实现技能提升,加强考证知识、岗位历练、技能塑造三者的联系,建立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实现多元化发展。针对“1+X”证书制度下多证融通的实施策略,提出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改革,逆向设计教学课程体系[2],分析课程相对应的“X”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对接新的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梳理、提取课证融合点,把考取相应“X”证书作为教学改革设计的成果。
2 OBE理念与“1+X”制度的内涵联系
OBE理念中强调成果为导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践能力培育,与目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培养目标相契合。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教育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在这一理念下,教育者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中,“1+X”证书制度对于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特点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评估,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学历证书进行有机融合,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1与“X”同行。
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OBE理念融入“1+X”多证融通)实施的过程中,“X”将社会多元化主体引入到人才培养中,明确专业技能。以OBE教育模式的反向设计理念,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借助“1+X”制度中的“X”来实现科学的挖掘,以此来实现“1+X”的多证融通,如图1所示。“X”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是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考核评价组织,与产业、企业、职业岗位相互衔接和融通,凝聚了行业、企业等多项资源,在产业转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相关标准也在不断更新[3]。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让考核评价组织不断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协作育人。
3面临的挑战
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路径的探索,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已经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成效。但是,教育模式与任何新兴事物一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首先,确保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关键问题。学历证书主要反映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职业技能证书则更加侧重于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因此,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确保两者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完善证书衔接机制,如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认证标准、制定明确的衔接规则等来解决。其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一大挑战,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院校最主要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OBE理念所强调的核心。职业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开展实训活动,完成实训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学生的技能培养。最后,对于实践技能的应用,可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学校、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主体,在“1+X”多证融通路径的实现过程中,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岗课赛证融合培养谱系图的培养要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做好课程、岗位与技能培养的衔接,实现人才培养中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整合,同时,持续提高“1+X”证书的技能证书考证率。然而,在这种联合培养的模式下,相互资源整合的难度加大,其主要的原因是两大主体在机制管理、利益诉求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同一技能证书,在行业之间有着不一样的认证标准,在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也增加了难度,在各项标准、制度制定方面需要大量的协调与沟通。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这一目标,在校企合作中,我们主要采取联合建立生产基地、共建产业学院、专家共同制定标准等措施。学生的培养是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通过这些措施,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增强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尽管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路径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仍需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通过完善证书衔接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等解决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4 OBE视角下“1+X”多证融通的实施策略
在实际教育中,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路径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这一模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这种教育模式也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
4.1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在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实施策略中,建立一种符合职业技能发展的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将学历证书(1)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内容相融合,革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的过程中,首先,以培养目标驱动教学改革,始终把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发展融入教学中,打通专业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革新教育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资源,引入证书标准,渗透融合到相关的课程内容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实现教学效果的延伸。其次,以培养目标为成果,以书证融通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基石,建立良性的书证融通教育教学机制,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构建良性循环机制,人才培养通过学校,与企业以及产业接轨,使学生在职业技能的考核中探索岗位技能,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活动的零距离。将培养目标、书证融通以及课程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确保产业需求与教育目标、职业活动与教学过程、岗位需求与课程建设三者相统一,推动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满足产业链人才需求,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就业创新力。最后,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效果,需要院校、企业、行业等各主体协同参与、密切配合,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生态链,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2]。
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内涵中,要求以课程体系为重要载体,不仅要满足用人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还要将国家教育标准中的学历证书要求、职业技能证书要求纳入其中。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对接区域产业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等行业、产业的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重构专业课程体系[2]。其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修订,分析岗位发展所需的核心知识、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获得和专业技能的塑造。首先,革新行业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规范,更新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删除过时、遗留的相关内容。其次,革新、引入、统筹多个证书的考核标准,对比分析同类型、同行业中多个证书的重叠、交叉内容,调整课程教学的重点,增加相对应的课时,细化教学内容。最后,根据技能考核的标准,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将考取的“X”职业技能证书成果作为课程考核的关键指标,完成课程的教学设计,实现“多证融通”,达到培养目标[4]。OBE视角下“1+X”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型如图2所示。
4.2层次化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反向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围绕目标、专业培养标准、课程计划、教学方法四个要素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分解、细化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融入“X”证书的新标准,重新开设相关的课程,以此完成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3所示。
4.3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OBE理念下,“1+X”多证融通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包括专业背景、教学经验、行业经验等。教学团队中既需要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也需要来自产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将最新的知识、技能带入课堂,构建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
首先,教师团队需要深入理解OBE相关的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次,深入研究“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教育教学中,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最后,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在院校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交流活动,建立健全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体系,分享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通过培训、研讨、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OBE理念和“1+X”证书制度的要求。
4.4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是反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的探索,需要建立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多元化、可持续的评价机制,反馈教学效果,指导专业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4.4.1“谁评价”—引入多元化评价机制
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的实施过程中,因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也具有多元化的特性。校内参与主体教学的教师、教育质量管理的教学督导、学生等都要参与教学评价,在评价指标的建立中,明确量化评价指标。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后,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让学生增强学习效果。校外参与主体企业、考核评价组织、第三方机构等在评价体系中,除了建立必要的指标外,还可对教学参与者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评价,评价周期确定在毕业后3年以内,为高质量就业反馈相关的教学效果。
4.4.2“如何评价”—建立阶段式的评价体系
将OBE理念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从专业核心能力出发,设计每阶段的学习目标,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进程,分阶段建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层级可参考“1+X”职业技能证书等级划定,可从技能鉴定的标准、难易程度、技能掌握的熟练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划分[6]。学生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通过考核评价来确定能否取得相对应的“X”证书,从而对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从初级至高级,以阶梯式的形式呈现,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
5结论
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路径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育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推动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通过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重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该培养模式能够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职业技能的融通,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OBE视角下职业院校多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接下来可以研究如何促进“1+X”多证融通路径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和发展,为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一模式将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式,会有更多的学校和企业加入这一模式中,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吉,梅娟,傅毅,等.OBE理念下高职计算机专业“1+X证书制度”的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22,20(22):144-147.
[2]谢淑珍.“OBE”视角下高职院校书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1,9(04).
[3]闫国新,吴伟,代凌辉.高水平专业群“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03).
[4]张丽,王锋.基于OBE理念的“1+X”多证融通路径探析[J].南方农机,2022,53(06):165-168.
[5]伊丽娟,朱瑞娟.1+X证书制度下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策略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1,12(19):126-127.
[6]林旻.“OBE”视角下高职院校书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1(34):21-2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