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与音乐是结合程度最为紧密的两种艺术形式,它们分别通过视觉和听觉作用于观众的情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体验,呈现出了和合共生的关系。对此,本文从艺术传播视野出发,按照艺术创作一艺术作品一艺术接受的顺序,就两者的和合共生表现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为提升音乐和舞蹈的创演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一、音乐与舞蹈的艺术特点与历史渊源
音乐和舞蹈都是历史您久、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两者既可以独立存在,又可以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更丰富的艺术效果。具体而言,音乐是通过人声或乐器声传情达意的,是人们交流思想、陶治情操的重要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先后涌现出了各种音乐风格和类型,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和体态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的每个姿态和动作不仅富有美感,还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蕴,因此能引起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
音乐与舞蹈这对姊妹艺术的结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社会中,人们在劳动或庆祝时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并通过敲击硬质物品发出声音作为身体律动的节奏,从这个角度而言两者是有着相同起源的。在此后的人类社会发展中,虽然两者都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但是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不同时期的舞蹈均少不了音乐的参与。而音乐也在舞蹈的支持下涌现出了圆舞曲、小步舞曲等多种新的风格与类型。
两者的相伴相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一方面,两者均以人的身体为物理基础,因此两者的结合具有自然属性上的合理性。加之无论是人的声音还是动作,本身都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两者结合后会使表达效果得到丰富和强化,因此,两者的结合也更加自然与协调。另一方面,两者均离不开艺术要素的补充。因为两者均具有动态性和延展性,所以在时间维度上它们此消彼长,不可分割。以节奏为例。没有一种舞蹈能脱离节奏而存在,而且节奏也是区分不同舞蹈类型的重要标志。节奏也被视为音乐的骨骼,对于音乐的变化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既不是毫无来由的,又不是一藏而就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舞蹈和音乐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已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呈现出了更强的艺术表现力、给观众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审美体验。
二、艺术传播视野下舞蹈与音乐的和合共生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一艺术接受既是艺术存在的固有形式,又是艺术传播的基本过程。对此,本文将从以上三个环节切入,就舞蹈与音乐的和合共生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
(一)艺术创作环节中的舞蹈与音乐
从舞蹈创作角度而言,音乐并不是必要因素,但是会对舞蹈创作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是舞蹈创作对音乐的需求。舞蹈编导在创作时均会对使用什么类型和风格的音乐进行深人思考,他们会基于舞蹈形式和内容选择最契合的音乐,或者使舞蹈的节奏得到凸显,或者使舞蹈的风格更加突出,或者使舞蹈的形象更加生动。而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多数舞蹈编导也会与音乐家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彼此的需要和想法,从而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
第二是舞蹈音乐的选择。舞蹈音乐有两种选择方式,一种是从现有的音乐作品中寻找,另一种是邀请音乐家专门创作。但是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选择都不可能达到理想和完美的状态。因为两者之间既存在着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差异,又存在着艺术创作思维的差异,所以不可能百分百契合,也正是由此,两者形成了一种同构的关系,需要表演者通过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提升两者的契合程度。
第三是音乐对舞蹈创作的作用和功能,法国舞蹈家诺威尔曾将音乐比作舞蹈的歌词,意在说明音乐对舞蹈创作的引领作用。事实也正是如此,音乐可以给舞蹈编导以情感、节奏、创新等多方面的启发,从而提高舞蹈的深度,使其变得意味深长。在情感方面,音乐可以为舞蹈创作提供情感基调和背景,或喜悦、或悲伤、或激动、或平静,舞蹈编导在听到音乐后都会在脑海中映射出对应的舞蹈画面,如表达喜悦心情的动作一定是大开大合且带有较强律动性色彩的。在节奏方面,音乐是舞蹈节奏的决定性因素,舞蹈编导需要根据音乐节奏设计步伐和动作,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比如,音乐的节奏较快,那么舞蹈动作必然是活泼和跳跃的:音乐的节奏较慢,那么舞蹈动作一定是唯美和抒情的。这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一致能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创意方面,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给舞蹈编导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支持。比如,一段电子音乐可以让舞蹈编导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些前卫、创新的舞蹈动作:而一段唯美的东方国乐,可以使舞蹈编导联想到圆润、优美的古典舞动作。这种由音乐产生的启发更像是一个创意的空间,推动着舞蹈编导不断思考和创新,推出全新的佳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这不仅表现为舞蹈对音乐的需求,还表现为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多方面功能。当需求和功能有效结合后,也就实现了两者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二)艺术表演环节中的舞蹈与音乐
艺术表演是连接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桥梁,而且是一门二度创造的艺术。优秀的舞蹈表演者不仅可以充分展现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在该环节中,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依旧是十分密切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节奏方面。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很多音乐类型正是以其独特的节奏特点作为划分标志,一段音乐可以没有旋律与和声,但节奏是始终存在的。同样,节奏也是舞蹈的灵魂,其像是一根线,串联起了整个表演过程。以民族民间舞中的胶东秧歌为例,其在律动方面的特点被总结为“碾”“拧”“扭”“押”,正是在特定节奏的引导下,这些律动通过巧妙衔接与精心组合后,最终呈现出了胶东秧歌“韧”“劲”“俏”“逸”的舞蹈风格。再以新疆维吾尔族各类舞蹈中的代表性动作—移颈为例,其特点是颈部不动而头动,给人以灵巧自如的感觉。与之相对应的多是单拍子的小二度音程,其律动变化快,适合表现激动的心情,与该舞蹈动作十分契合。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节奏是音乐和舞蹈最基本、最直接的融汇点,两者不但自身具有节奏性,而且在节奏方面有着丰富的表现空间,很多时候还可以实时启发表演者完成一些即兴表现和创造,以更加准确和生动地诠释舞蹈风格。
第二是旋律方面。旋律是音乐的核心。其由音乐的基本素材—音程连缀组合而成。音程之间的错落联结构成了旋律线的高低起伏,继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比如,当旋律变化较快且多上下跳进时,会给人以灵动跳跃的感受:当旋律线较为平缓,音程变化较少时,则会给人以舒缓、宽广的感受。与音乐一样,舞蹈也是具有特定审美风格的,主要通过各类动作语汇的设计、动作的衔接组合与交替变化表现出来。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人音乐元素,那么这种舞蹈风格必然会得到丰富和强化。以双人舞《梦中的额吉》为例,这部作品主要表现的是远方游子在梦中与母亲相会的场景,是基于同名歌曲编创而成,其中音乐旋律和舞蹈语汇的结合更加鲜明。比如,作品一开始便响起了宽广悠扬的旋律,并带有典型的蒙古族音乐色彩。此时的母亲正尽力地起脚尖望着远方,寻找游子的踪迹。游子则通过翻动手臂形成的连续波浪状律动表达已经感受到了母亲的思念。此刻,无论是音乐旋律还是舞蹈动作都是轻柔舒缓的,生动刻画出了如梦似幻的氛围。表演者如果能精准把握旋律的风格和特征,就能使舞蹈和音乐浑然一体,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到更深刻的表达。
第三是和声方面。音乐中的和声表现为音与音之间的搭配与协调,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音响色彩,这是听众感知音乐作品的最直观因素。舞蹈中的呼吸、节奏、动作、短句等多个因素融合在一起时,会呈现出集创作者和表演者情思于一身的舞蹈形象。由此可见,和声与形象分别是音乐和舞蹈两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切题的音乐必然可以对舞蹈形象的塑造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傣族舞蹈作品《风尾竹下》为例。傣族舞蹈中最经典的体态莫过于“三道弯”,即头和胸、腰和臀,跨和腿以逆反向度呈S状,意在实现对傣族圣物一孔雀的模仿。在音乐方面,创作者一开始使用了两种民族打击乐器,两者碰撞后发出了叮咚的声响,表现了孔雀迈开脚步时头部微微颤动的景象,之后又用民族乐器巴乌奏出一连串轻柔的分解和弦,引导着表演者先后伸展腰背,扭腰出,逐渐将经典的三道弯造型呈现出来,同时营造出空灵婉约的夜色氛围。整个展示过程中,音乐的配合可谓丝丝入扣,恰到好处,对舞蹈形象塑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三)艺术接受环节中的舞蹈与音乐
艺术接受是艺术传播中的最后一环。从观众角度而言,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都是密不可分,必不可少的。
第一,从外部而言,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可以营造出特定的舞蹈背景和氛围,很多时候表演者还未上场,观众就可以通过音乐对舞蹈作品的概貌有大致的判断。同时,音乐也能有效调动观众的情感,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主题与内涵。而当音乐在舞蹈表演中全面发挥出推动叙事、塑造形象等功能时,也就相当于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新的参与空间,让观众可以通过音乐这一渠道更好地感知和体验作品,获得全面而深刻的审美体验。
第二,从内部而言,古往今来,优秀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获得广泛的认可,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秩序性,实现了外在尺度和内在秩序的协调统一,对应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内心情惑的渴望。而结合了音乐的舞蹈艺术其实是将观众的这种认识和渴望予以了视觉化、形象化的展示,同时也是对音乐抽象内容的解读。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舞蹈的结构、气质和特征,如果缺少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的强度和深度都将受到影响。因此,两者的结合是符合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也有助于呈现更佳的效果,继而获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以古典舞《胆脂扣》为例。这是一部改编自同名爱情小说的作品。男女主人公虽然相爱,但是遭到父母反对,之后两人以胭脂盒为信物一起自尽,不料男主人公却被教下。五十年后,女主人公从阴间来到阳间寻找男主人公,此时,两人一个老态龙钟,一个娇艳如旧,不禁让人感概万千。在这个作品中,舞蹈编导先是使用了音色低沉厚朴的大提琴,三拍子的旋律像是要将一段往事妮妮道来。女主人公双膝跪地,左手托,眼神向右前方望去,似乎在回忆与爱人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但是在苦等爱人不来后,她的心情变得焦躁起来,此时的音乐也实时发生了变化,并特意采用了带有动感的附点节奏。台上的女主人公先是踏着碎步,随后抱臂、旋转、跳跃和奔跑,将自己的不安和焦躁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当她看到面容枯稿的爱人后,音乐再次低沉下来,女主人公也明白了自己与爱人早已阴阳两隔,此生再也无法相见。表演者每一次的情绪和动作变化都有相应的音乐与之配合,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了整体的审美体验,使观众能入耳人心后,实现理想的接受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历史和现实维度,还是从艺术传播过程来看,舞蹈和音乐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分别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而在融合后又可以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希望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涌现出更多舞蹈和音乐融合的佳作,给表演者提供更广阔的二度创作空间,也给观众带来视听合一的综合审美体验。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