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瑞巴派特联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四联根除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8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均予以抗Hp四联疗法,观察组同时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PG、胃泌素水平升高,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8.21%)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5)。结论瑞巴派特联合抗Hp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提升血清PG、胃泌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关键词]瑞巴派特;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炎性因子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胀、反酸、烧心、嗳气、呃逆、上腹疼痛、体质量减轻、贫血等,为消化内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1-2]。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变化及检测、诊断水平的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影响人们身心健康[3]。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致病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饮酒等[4],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代谢产物以及高尿素酶活性的毒性酶会对胃黏膜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致使胃黏膜腺体分泌黏蛋白水平下降;同时,胆汁中的胆汁酸、胆炎以及溶血卵磷脂等损伤因子返流入胃,加重胃黏膜损害,长期作用致使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国内根除幽门螺杆菌常应用抗Hp四联疗法,但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Hp耐药性增加,传统根除Hp四联疗法效果下降,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愈率也有所下降[5]。瑞巴派特为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黏膜损伤病变的疗效较好[6]。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的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瑞巴派特联用抗Hp四联根除疗法对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与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1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3~65岁,平均(49.22±5.84)岁;病程6~60个月,平均(23.56±3.78)个月;萎缩程度分级:重度萎缩10例,中度萎缩29例,轻度萎缩17例。观察组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分布31~67岁,平均(49.52±6.10)岁;病程6~48个月,平均(23.54±4.49)个月;萎缩程度分级:重度萎缩9例,中度萎缩28例,轻度萎缩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8011209)。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疗学》[7]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胃镜镜下明确诊断,胃黏膜病理活检确诊;②13C尿素酶呼气试验结果为Hp阳性;③近30天内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胃黏膜保护药物、抗Hp相关抗生素等药物;④签署病情告知书及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消化道肿瘤、中重度异型增生、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者;②患有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原发性疾病者;③患有精神系统疾病者;④患有其他器官脏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⑤哺乳期、妊娠期的患者;⑥对拟用治疗药物不能耐受,存在服药禁忌、过敏反应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33021381;规格:0.25 g)1.0 g/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84388;规格:20 mg)20 mg/次;克拉霉素片(国药准字:H20073784;规格:0.25 g)0.5 g/次;胶体果胶铋颗粒(国药准字H20052560;规格:0.15 g)0.3 g/次;上述药物均为2次/d,温水送服,在治疗2周后,继续单独服用胶体果胶铋颗粒6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瑞巴派特片(国药准字H20010015;规格:0.1 g)治疗,0.1 g/次,3次/d,连服8周。
1.4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分为无效、有效、显效、痊愈[8]。无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上腹胀、反酸、烧心、嗳气、呃逆、上腹疼痛、体质量减轻、贫血等症状、体征相比治疗前无缓解,胃镜胃黏膜炎症、炎症范围相比治疗前无好转,病理结果显示腺体肠化、萎缩、不典型增生情况与相比治疗前无好转。有效:症状、体征相比治疗前显著缓解,胃镜下黏膜炎症、炎症范围相比治疗前好转且炎症范围缩小>50%,病理结果(腺体肠化、萎缩、不典型增生)相比治疗前减轻且不典型增生减轻≥1个级别。显效:症状、体征相比治疗前基本消失,胃镜下黏膜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病理结果腺体肠化、萎缩、不典型增生相比治疗前减轻且不典型增生减轻≥2个级别。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胃镜下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病理结果腺体肠化、萎缩、不典型增生消失。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痊愈例数)/总例数×100%。
②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及炎性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5 mL静脉血,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中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胃泌素、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
③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恶心、腹痛、腹泻、心悸、头晕、过敏症状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GⅠ、PGⅡ、胃泌素含量、炎症因子水平为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G、胃泌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GⅠ、PGⅡ、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的PGⅠ、PGⅡ、胃泌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一种多步骤、进行性和终身性的炎症,其主要致病因素为Hp感染[8-9]。Hp感染可通过多途径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黏膜内腺体损伤减少,进一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进一步发展致使胃癌前病变发生[10]。本研究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瑞巴派特可以缓解Hp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及炎症程度,并可改善黏膜萎缩情况。
PG是由胃黏膜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前体,包括PGⅠ和PGⅡ2个亚群,血清中PG水平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相关性,其水平可推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概率[11]。胃泌素产生于胃窦部G细胞,能促进胃酸、胃液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其水平的高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GⅠ(125.60±12.52)µg/L、PGⅡ(6.30±1.13)µg/L、胃泌素水平(13.40±3.17)mmol/L较对照组高(P均<0.05)。刘婷婷等[13]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使用瑞巴派特片联用抗Hp四联根除疗法治疗,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Ⅰ水平(135.43±13.08)µg/L、胃泌素水平(8.09±0.93)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13.92±14.76)µg/L、(6.34±0.74)pmol/L(P均<0.05),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观察组联用瑞巴派特能促进胃腺体恢复,提高胃黏膜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能力;且能增加胃黏膜中前列腺素的分泌,促进胃黏膜黏液分泌,使得黏膜细胞得到再生、修复,提高胃泌素含量。
幽门螺杆菌侵袭机体后,会产生空泡毒素等毒力因子,诱发机体发生炎症反应,致使胃黏膜细胞损伤[14]。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IL-2、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董瑛等[15]在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口服瑞巴派特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观察组、对照组IL-2、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瑞巴派特通过抑制粒细胞呼吸爆发产生过氧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等多靶点对胃防御机制产生调节与保护作用,减少白细胞介素生成、减少炎性因子活化,降低机体炎性损伤。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瑞巴派特联合抗Hp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抗Hp四联疗法安全性相仿。本研究不足:未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抗体指标、Hp复发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后期可扩大样本量,纳入更多客观指标,丰富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瑞巴派特联合抗Hp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独采用抗Hp四联疗法,可有效提升血清PG、胃泌素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亚杰,国嵩,杨洋,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11):874-878.
[2]龚雪,郑邦本.名医郑邦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临床经验举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9):709-712.
[3]曹阳,顾巍杰,杨德才,等.基于临床流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4):1060-1067.
[4]王琴,高栋梁,庞博.四联疗法联合丹半汤治疗Hp感染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10):1560-1561.
[5]张伟,张振榆.丹参合剂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48例[J].西部中医药,2018,31(10):91-94.
[6]方宝霞,乌月,李鹏,等.瑞巴派特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2):208-213.
[7]朱文玲.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90.
[8]Sipponen P,Maaroos HI.Chronic gastritis[J].Scand J Gastroenterol,2015,50(6):657-667.
[9]Li WQ,Zhang JY,Ma JL,et al.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and vitamin and garlic supplementation on gastric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J].BMJ,2019,366:15016.
[10]Rodriguez-Castro KI,Franceschi M,Noto A,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J].Acta Biomed,2018,89(S8):88-92.
[11]易文全,郝卫刚,刘睿,等.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胃泌素17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22,34(7):1021-1025.
[12]王静,倪建俐,王萍,等.养阴利湿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的影响[J].医学综述,2021,27(2):413-417.
[13]刘婷婷,贺学强,胡艳艳.瑞巴派特片配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11):1304-1307.
[14]刘女萍,杨小军.中西医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3,23,(88):12-15,35.
[15]董瑛,陈芳,徐芳.瑞巴派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和胃泌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0,15(2):259-26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