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观察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量表(LKS)]评分,胫骨平台指标(后倾角、内翻角、轴向刚度)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K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内翻角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轴向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膝关节功能,改善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及轴向刚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关键词】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股骨髁撞击胫骨平台,在压缩、屈曲及旋转的作用力下产生平台的压缩及劈裂。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恢复解剖结构,但胫骨前端软组织少,术中大面积剥离软组织会破坏骨折周围血运,且术后胫骨平台固定稳定性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1]。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是从膝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可依靠内外侧钢板交叉固定提高胫骨平台的稳定性,利于维持骨与骨之间的高度愈合形态和生物力学,且术野清晰,可最大限度保护骨折周围组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2-3]。本文观察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5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标准[4];经CT检查确诊;年龄≤60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合并严重脏器病变;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合并先天性疾病;依从性差;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1A90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2)。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8~60岁,平均(44.20±6.8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高处坠落16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7~60岁,平均(44.40±6.7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高处坠落14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后于膝关节前正中作一10 cm纵形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切开关节囊、冠状韧带后,暴露胫骨平台和胫骨上端,清理骨折部位淤血和骨碎片,并进行解剖复位,保证C臂机透视下肢体长度和对线满意,最后使用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研究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麻醉起效后,先在患肢膝关节后内侧作一倒“L”形切口,充分暴露骨折处,翻开骨折块,对缺损部位使用自体髂骨进行植骨处理,术中使用C臂机观察胫骨平台平面,复位良好后置入适宜的锁定加压钢板,随后在胫骨干骺端前外侧与髌骨外侧平行于髌骨长轴作一切口,在C臂机透视下整复关节面,置入并固定钢板,后使用克氏针固定,C臂机透视下确定位置满意,最后再使用2~3枚内固定螺钉固定,固定结束,且骨折复位良好后,冲洗手术创口,逐层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予以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术后3 d即可拔除引流管,并在术后2周左右拆线。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疗效评估标准:术后3个月,患者骨折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正常,无活动受限为优;存在偶发性骨折疼痛,生活状态提升为良;关节功能及活动障碍有所改善,但日常生活状态依旧较低为可;持续性患处疼痛和关节功能及活动障碍,经评定需再次手术为差。(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膝关节功能量表(LKS)评估,包括跛行﹑支撑、交锁、疼痛﹑不稳定、肿胀、上楼梯和下蹲共8个维度,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和轴向刚度。于术前、术后3个月在膝关节侧位片上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以骨折位移超过3 mm所能承受的负荷作为最大载荷,测量形变位移距离和最大载荷,计算胫骨平台轴向刚度,数值越大表明抗变形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LK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K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和轴向刚度比较

  术前,两组胫骨平台后倾和内翻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和内翻角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轴向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通过在膝关节正中作切口并实施钢板内固定,可显露关节面及周围结构后复位骨折端,但术中需对皮下软组织进行大面积剥离,可增加术中失血量,同时该术式对整体胫骨平台支撑不足,存在骨折延迟愈合和并发症发生风险[5-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LKS评分和胫骨平台轴向刚度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从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联合入路并置入钢板,手术视野清晰,可明确骨折部位,减轻周围软组织损伤,减少钢板内固定植入过程中对肢体肌群、骨膜和骨血运功能的影响,有助于保留骨折愈合的相关生长因子,加快骨折端正常愈合,促进关节活动度和肢体功能提升,预防术后关节功能障碍和骨折断面愈合畸形[7-8]。此外,内外侧钢板交叉固定有助于提高骨折处的固定稳定性,在复位骨折端的同时维持下肢正常力线,保护后续骨折断面对接环境,促进骨折愈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9]。

  综上所述,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膝关节功能,改善胫骨平台后倾角、内翻角及轴向刚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贾建国,朱立帆,沈鹏程,等.双切口双侧钢板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3,32(1):61-65.

  [2]胡家文.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关节功能、解剖结构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23):47-51.

  [3]李红桥.经皮微创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115-118.

  [4]陈方庆,罗从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5):288-294.

  [5]陈波,张宏斌,王伟,等.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躯体功能、机体疼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22,51(增刊1):47-51.

  [6]李茂山,徐文龙,正楷,等.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固定稳定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9):1636-1640.

  [7]吴多庆,贾瑞鹏,范忠诚.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在老年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效果及对稳定性、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5):992-995.

  [8]高翔.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9):48-49.

  [9]张元涛.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2,8(6):137-140.[J].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