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使用微创复位技术治疗对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3年7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9)及参照组(n=35),参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微创辅助复位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但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使用微创复位技术治疗对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明显,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微创复位技术;髋关节功能

  0引言

  股骨转子下骨折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导致该区域骨折的治疗直到现在仍然极具挑战性[1]。股骨转子下骨折后周围肌肉存在牵拉导致术中的复位困难,而且转子下是一个应力高度集中的区域,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甚至内固定断裂,术后会出现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2]。本次研究以本院2019年12月—2023年7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使用微创复位技术治疗对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3年7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n=39)和参照组(n=35)。研究组中,男32例、女7例;年龄为43~82岁;参照组中,男27例、女8例;年龄为39~90岁。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对分析。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股骨转子下骨折;②外伤时间低于5d;③无其他并发症;④无合并精神类疾病;⑤已签署本院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会认证和批准。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疾病,如合并糖尿病、脑梗;②接受过某些特殊治疗或治疗耽搁较长的人群,如有精神疾病或就诊时间大于5天;③围手术期影响依从的人群,如围手术期出现谵妄因素等。

  1.2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手术进行时,患者仰卧在放射透明骨折台上,骨折肢体处于引导牵引状态,对侧肢体处于半外展体位,以允许术中方便地透视侧位。取大转子近端做长约5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阔筋膜张肌,暴露股骨大转子顶点。向大转子尖插入定位导针,透视见正侧位后于大转子尖上开口,插入导针至远端,植入股骨近端髓内钉,利用定位器辅助钻入导引针至股骨头,测量深度后植入近端螺旋刀片,缝合切口并行术后切口引流,按时更换敷料以保证伤口干燥清洁,如患者疼痛明显且无法耐受时可适当给予止痛药物。

  研究组在植入髓内钉前先进行微创复位,术中在大腿外侧骨折部位行5~6cm的切口,切开阔筋膜并钝性剥离股外侧肌,触诊至骨折部位,然后放置复位钳(通常使用Verbrugge持骨钳),以纠正股骨骨折端的屈曲、外展和外旋,术中维持复位钳直到骨折近端和远端螺钉固定后结束,其余手术过程同参照组。

  1.3观察指标

  使用临床通用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对髋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进行权重分析,分数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手术状况对比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医学界对转子下骨折的解剖学定义为发生在股骨小转子下方5~7.5cm范围的骨折。转子下骨折占股骨近端骨折的25%左右,其发病分布曲线呈双峰状,多见高能量创伤的成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患者[3]。

  股骨髓内钉固定是目前用于转子下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4-5]。术后骨髓内中心固定使采取髓内钉治疗的患者保持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所以相比钢板髓内固定,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研究发现,股骨转子下区域因其特殊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治疗相对困难,因为这是一个应力高度集中的区域。例如,股骨骨折后周围软组织肌肉牵拉容易导致术中的复位困难,而术中复位出现骨折端的畸形源于屈曲(由髂腰肌引起)、外展(由臀中肌引起)和外旋(由外旋肌群引起)多种不同力的影响,特别是进行牵引闭合复位时特别困难,对现在崇尚尽量减少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提倡微创手术治疗的创伤家来说,转子下骨折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6]。而且从区域解剖学上讲,相比区域血管丰富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周围血运更差,加上术中复位失败导致力学不稳定的概率更高,使术后转子下骨折的愈合更加困难[7]。研究发现,转子下骨折的局部骨折断端复位非常重要,而且随着微创器械的发展,创伤医生可以通过微创技术,在最大保护软组织血运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骨折复位。术中可以在骨折端附近利用小切口微创辅助复位,再使用复位钳临时固定,也可以采用微创辅助钢板临时固定,或者在骨折复位后采用钛缆环扎固定。研究表明,无论采用何种临时固定方法,骨折处复位质量的提高可以明显降低对内植物的应力,而且可以增加骨接触,使骨折固定更稳定[8-10]。当然,如果可以实现闭合复位,还是尽量采用闭合复位。然而,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几乎大多数都会在牵引状态下出现骨折端畸形,此时则需要在髓内钉植入前通过微创入路复位骨折。

  在术中主要有三种移位原因:(1)大多数转子下骨折中可见肌肉牵拉导致的屈曲、外展和外旋移位;(2)当骨折线从转子下区域延伸到大转子时,主要导致畸形的力是外展方向的特殊外力(例如反转子间骨折);(3)手术过程中由于牵引床特殊体位导致的医源性移位。如果近端是由于肌肉牵拉导致的屈曲、外展和外旋移位,术中外侧骨折部位行5~6cm的切口,切开阔筋膜以分离肌肉,在骨折部位放置复位钳,在透视下通过微创复位调节减少骨折移位。对于大多数股骨转子下骨折,通常可以从前到后钳夹移位的骨块,然后对远端骨块进行一定程度的旋转调整,来纠正骨折移位。根据经验,当复位钳夹在合适位置时,通常骨折移位会被纠正。术中注意,当髓内钉主钉已经植入但锁定螺钉尚未植入之前,过早移除复位钳夹,会导致近端骨折重新出现移位。所以本文建议,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复位钳固定,一旦近端和远端的锁定螺钉已经固定,就可以移除它。当骨折线从近端内侧通过转子下区(即所谓的反转子骨折)延伸时,主要的形变力是外展力。在这些情况下,必须放置复位钳来减小从内侧到外侧的骨折缝隙,其余步骤则如前面所述执行。在更复杂的转子下骨折中(比如有明显的转子和梨状窝粉碎),即使手术内固定植入前透视可以在牵引床上解剖复位,在插入髓内钉后也可能使大转子骨块向外侧和后方移位,从而导致复位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骨折部位的大转子外侧皮肤做一个长约5cm的切口,术中采用同样的复位技术,并放置复位钳夹以减少大转子移位。

  根据经验,一旦术中近端和远端螺钉固定完成,整体骨折就稳定了。术中根据需要可以使用环扎钛缆或钢丝作为长期固定,但研究团队在术中发现,一旦近端和远端锁定螺钉固定,术后没有任何骨折移位。有些研究表明,使用环扎钛缆或钢丝,可能会影响骨膜血运,因为这需要更多的软组织剥离,术中会增加手术时间,并且需要更多的器械,这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环扎钢丝可以在不妨碍手术的情况下保持复位,帮助髓内钉植入时手术更容易,生物力学研究也支持它们的使用,因为它确保了内侧皮质支撑,获得了更稳定的力学结构,减少了固定失败的风险,但还是应该注意尽可能少地破坏软组织和使用环扎钢丝。另外,在进行股骨转子下骨折入针点透视定位时,多采用大转子尖端或稍内侧区域作为进入点,尽量避免大转子外侧作为进入点,因为这样扩孔和植入主钉时可能导致髋内翻复位不良,这也是植入物失败和转子下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经验,当骨折线从转子下区域延伸到大转子时,扩孔可以使大转子向外侧和后部移位,这种情况导致的髋内翻畸形是非常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复位钳来维持钳夹大转子,可以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有少数患者术后还是有轻微的后移位。

  笔者认为采用微创复位技术更易于患者术后康复,微创复位技术应该成为临床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对比,可以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虽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可能更高,后期可通过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提升手术效率,比如通过改进患者康复速度,减少出血量,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股骨转子下骨折术中采用微创复位技术治疗能够切实改善患者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保障预后,有利于患者康复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曹启斌.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治疗及分型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0):906-908.

  [2]贺丹,刘厚莲.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23(4):84-90.

  [3]钱利海,梁清宇,张俊德,等.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6):501-502,572.

  [4]宋锦程,王黎明,沙卫平,等.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20,23(2):253-256.

  [5]苏万富,唐维才,侯启林.钢板与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9,22(6):742-744.

  [6]章伟,邹剑,罗从风,等.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649-652.

  [7]袁晓明,姚琦,倪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1):836-839.

  [8]张福田,张海香,江静,等.有限切开钳夹复位钢丝环扎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21,24(6):867-870.

  [9]殷婷,王珺琛.有限切开辅助复位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6,10(10):1409-1413.

  [10]黄陈翼,高银,高海明,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环扎带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J].骨与关节修复重建,2021,35(8):956-96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