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在宫颈癌中p16、Ki67、EFGR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宫颈癌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有患者的p16、Ki67、EFGR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收治的70例患者中,p16阳性表达率为48.6%,Ki67阳性表达率为67.1%,EFGR阳性表达率为81.4%;宫颈癌患者体内p16、Ki67和EFGR所呈现出的表达情况同患者在病理层面的分级信息、临床分期信息及淋巴结转移信息密切关联(P<0.05)。结论临床收治的宫颈癌患者p16、Ki67、EFGR所呈现出的表达特征同肿瘤所具有的进展状况及远期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其所具有的阳性表达水平特点与病理层面的分级以及临床分期、机体淋巴结转移状况关联性较强。
关键词:宫颈癌;p16;Ki67;EGFR;阳性表达率
0引言
宫颈癌属一种十分棘手的恶性肿瘤类型,在50~55岁人群多见,又以鳞状细胞癌为主,易发生转移、复发,预后差。目前,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原则是同步放化疗,对于复发转移的患者可采用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以达到阻止肿瘤进展的目的,但肿瘤细胞耐药性阻碍了疾病的治疗,故应为宫颈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科学化的治疗方案,有效克服化疗耐药性[1]。EGFR是上皮生长因子(EGF)细胞增殖和信号转导的受体,属于ErbB家族中的一种,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物质。EGFR的相关配体同其有效结合,参与细胞增殖、凋亡过程及新生血管生成过程。Ki67属细胞增殖核抗原物质,同多种肿瘤病发的联系均较密切。p16属一种抑癌基因,参与肿瘤病发的全程,可对周期进行调控。本研究旨在探讨p16、Ki67、EGF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期待能寻找到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现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7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3~85岁,平均为(51.78±9.76)岁。其中Ⅰ-ⅡA期21例,ⅡB-Ⅳ期49例;G1:36例,肿瘤分级:G2-3:34例;有淋巴结转移42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
1.2方法
本组标本均以相同方法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利用SP法开展免疫组化染色诊断操作。免疫组化染色程序的制定应依据SP试剂盒所附操作说明进行,并据此开展抗原修复操作。所用试剂:兔抗人EGFR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16单克隆抗体、兔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试剂盒自福州迈新生物公司购买,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将实验中已知阳性切片作为观测的阳性对照。
1.3结果判定
EGFR在机体细胞膜或细胞质中表达,Ki67在细胞核表达,p16在细胞核或细胞质表达,均依托光镜得出具有棕黄色着色特征的结论,按阳性细胞录入,<10%为低表达,≥10%阳性细胞为高表达。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6.0中录入数据,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指标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在所收治的70例患者中,p 16阳性表达率为48.6%,Ki67阳性表达率为67.1%,EFGR指标阳性表达率为81.4%。p16、Ki67和EGFR分别在宫颈癌及宫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如图1所示,短箭头是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长箭头是在宫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2.2 p16、Ki67和EGFR与宫颈癌中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p16、Ki67、EGFR的阳性表达同研究对象的年龄、肿瘤所呈现出的大小不具相关性(均P>0.05),而同宫颈癌临床上所表现出的分期、淋巴结转移数据及肿瘤细胞分化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均P<0.05)。EGFR于宫颈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均P<0.05)。见表1。
3讨论
EGFR也被称为HER1、ErbB1,突变和过表达一般会引起肿瘤的发生。EGFR是一种配体介导的多功能跨膜糖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位于细胞膜表面,EGFR对EGF有很高的亲和力[2]。EGFR在机体将酪氨酸激酶激活后,可运用RAS-RAF-MEK-MAPK通路、PI3K-PKC-IKK通路和JAK-STAT通路,将所涉信号在细胞内传递,从而调节细胞的分化及修复细胞损伤。已有大量研究表明,EGFR在头颈部癌、乳腺癌、肺小细胞癌等实体瘤中均有过量表达病例,且与肿瘤进展、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和转移密切相关[3-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宫颈癌患者而言主,其EGFR表达量与宫旁正常组织相比显著增加,且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相关,可能与促进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相关。
Ki67是一种核蛋白质,由MKI-67基因编码,又称为MKI-67,与核糖体RNA转录有关。该抗体能识别一种增殖特异性核抗原,使Ki67失活核糖体合成受限,进而能够准确地将细胞增殖活性反映出来,诱导肿瘤相关组织的活性,促进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因此在恶性肿瘤中呈现高表达。Ki-67在细胞增殖的各期(G1、S、G2、M)中均有表达,但在细胞静止期G0期不表达。因此,Ki67在临床恶性疾病发生、进展预后评估上作用均较明显,是对宫颈癌开展诊治工作的重要标志物,也可用于预后预测[5]。本研究显示Ki67在晚期宫颈癌中具有高表达特征,其表达量与宫颈癌的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7]。
p16又称为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1),位于第9号染色体断臂的2区带,是一种直接参与机体细胞周期调控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炎症组织中仅有微量表达,但在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增加的情况下,其在炎症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表达量也随之上升。当p16有表现突变、失活等系列问题时,易引发严重的恶性肿瘤问题。在宫颈癌疾病进展过程中,p16甲基化现象也十分突出[8]。近年来,联合检测p16/Ki67在宫颈标本中得到了应用,如果两种标志物同时在同一宫颈细胞中表达,则HPV依赖性细胞周期紊乱,是宫颈病变的诊断指标[9]。本研究显示p16在低分化的宫颈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呈高表达,这与肿瘤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EGFR、p16和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评估宫颈癌的恶性程度、肿瘤进展及预后,并能在靶向治疗中找到更充分的依据,为妇科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Cancer Genc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Albert Ei nstei n Co llege of Medic i ne,A nalytical S e r v i c e s,et a l.I nt e g r at e d g e n o m i c a n 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cervical cancer[J].Nature,2017,543(7645):378-384.
[2]杨淑慧,周琳,李银珍,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进展期肺腺癌的临床特点及经TKIs单药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21,61(12):5-9.
[3]朱魁魁,李振宇,张盛,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TKI联合肺部病灶SBRT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1,30(5):514-517.
[4]张群慧,龚辉成,林颖,等.喉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26(8):429-431.
[5]奉泽锦,韩志蓉,范文川,等.p16和Ki-67在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刊,2019,54(2):160-163.
[6]刘兰,杨莎莎,陈海月,等.宫颈癌组织中Ki67与Ebp1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56(38):78-80.
[7]孙咏梅,陈迎秀,贾惠英,等.PCNA,Ki-67,P53蛋白及β-HCG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9(3):250-252.
[8]孙萍,胡艳,赵西侠,等.P16和Ki-67表达量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及癌细胞恶性行为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12):1409-1412.
[9]周焕娣,黄小军,夏燕卿,等.探讨P16/Ki67蛋白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2):16-1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