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4月泰宁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中药组在其基础上加以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分泌功能、肠道菌群结构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胃泌素(GAS)、一氧化氮(NO)、胃黏膜前列腺素2(PGE2)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各菌门含量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加以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肠道菌群丰度的调节,以促进胃黏膜分泌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四君子汤慢性胃炎四联疗法胃黏膜分泌功能肠道菌群结构

  肠道菌群是一种栖息在肠道微环境中并与机体共存的微生物,正常菌群结构能够帮助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而菌群失调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1]。其中,慢性胃炎便是一种在该情况下产生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因此,应对该类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加以重视。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四联疗法加以治疗,期间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虽能通过加强抑制酸性条件下胃酸的分泌来改善胃内环境,并保护胃黏膜细胞,但长期使用具有强效抗炎功能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又会影响患者肠道菌群结构,这便导致其药效相对降低,使得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改善也较为缓慢,延缓胃黏膜恢复[2]。现有研究[3]证实,在消化、吸收、免疫方面,肠道微生物群是中医“脾”的相关反映。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的范畴,脾胃气虚型是慢性胃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因饮食不节、气机失畅导致瘀痰互结、横逆犯胃,内蕴于脾胃而致,治宜补虚固本、温中健脾。四君子汤源自宋代,是治疗慢性胃炎的经典方剂,其内所含有的党参、茯苓、白术等中药具有健脾养胃、益气滋阴的功效,符合上述治疗原则。故本研究将其用于该类患者中进行辅助治疗,以期能够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稳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3年4月泰宁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药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23~64岁,平均病程(49.53±7.27)岁;病程1~7年,平均年龄(4.16±0.79)年;浅表性胃炎18例,萎缩性胃炎25例;体质量指数(BMI)19~23 kg/m2,平均BMI(21.58±1.07)kg/m2。中药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50.14±7.1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9±0.83)年;浅表性胃炎19例,萎缩性胃炎24例;BMI 19~24 kg/m2,平均BMI(21.67±1.12)kg/m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慢性胃炎标准[4];中医诊断符合胃脘痛标准[5],辩证为脾胃气虚证。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2)发病原因为Hp感染,(3)无本研究涉及药物使用禁忌,(4)既往无胃部手术史。排除标准:(1)妊娠、哺乳期妇女,(2)胃黏膜不典型增生,(3)合并消化道出血,(4)胃肠道肿瘤,(5)对所研究药物过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餐后服用阿莫西林(四川援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3908,规格:0.25 g/片)0.5 g,3次/d及克拉霉素(甲力,丽珠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227,规格:0.25 g/片)0.25 g,2次/d;餐前0.5 h服用奥美拉唑(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71,规格:10 mg)10 mg及枸橼酸铋钾[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20098,规格:0.3 g(含铋110 mg)]0.6 g,2次/d。

  中药组在其基础上加以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各20 g,法半夏、炙甘草各12 g,炒白芍、香附、陈皮、川芎、当归、黄连、柴胡各10 g,木香6 g)加减治疗,药物的加减使用依据患者病症而行,以水煎服,取400 mL药液,早晚温服,各200 mL。

  以上均以7 d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6]: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 5%,胃镜检查下胃黏膜充血消失,病变缩小≥95%为痊愈;积分下降71%~94%,症状改善明显,黏膜病变缩小75%~94%为显效;积分下降30%~70%,症状部分缓解,病变缩小50%~74%为有效;积分下降不到30%、病变缩小不足50%,症状未见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胃黏膜分泌功能: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500 r/min)8 min,取血清,采用ELISA检测胃泌素(GAS)、一氧化氮(NO)、胃黏膜前列腺素2(PGE2)水平。

  (3)肠道菌群结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于无菌标本杯内取患者新鲜粪便1 g,应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进行标本测序,计算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分布水平。

  (4)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便秘、皮疹、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分泌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GAS、NO、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GAS、NO、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药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比较

  治疗前,两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各菌门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中药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中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性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大多发生于胃黏膜层,且主要由胃窦发作引起,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胃黏膜外淋巴细胞会逐渐生长,并在疾病严重状态下产生向黏膜内侵蚀的情况,最终导致该黏膜处的固有腺体呈萎缩现象,进而导致癌变风险增加[7]。因此,在胃炎早期积极提供相关治疗对疾病控制至关重要。现阶段西医重在强调四联疗法治疗,其中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可分别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和细菌核糖体,通过阻断其合成过程来发挥抗菌效能;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则对胃肠道黏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该药代谢较快,疗效不持久,影响胃黏膜功能修复,在治疗时间的不断增加下,会逐渐凸显出耐药性问题,现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重视。

  四君子汤方剂温和,且后世医家根据其临床经验对该汤剂进行不断更新,使其更加贴合“胃脘痛”的证型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肖麟等[8]将四君子汤用于慢性胃炎患者中也显示,该方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对此,本研究选取86例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中药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GAS、NO、PGE2等胃黏膜因子也明显改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可见四君子汤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疗效。究其原因:四君子汤方中,党参、炙甘草、白术、茯苓是该方剂主要组成药,其中党参健脾养胃、大补元气,茯苓健脾宁心、利水渗湿,炙甘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白术利水燥湿,四药合用可止渴生津大养胃气,升清阳而消水谷,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减少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功能;法半夏化痰祛湿,当归润肠、活血、补血,且促胃肠动力;川芎行气开郁,其生物碱有明显的镇痛作用[9];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木香调中导滞;炒白芍养血调经;黄连泻火解毒;柴胡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香附理气宽中。二药合用缓解胃受纳不良,脾升清不足,诸药相互作用,使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消痞的作用。

  脾脏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脾为之卫”出自《灵书·五龙金叶别篇》,同时也有医书言道“脾旺不受邪”,这意味着正常的脾功能或许有利于机体防御功能的增强,进而抵御外邪侵袭,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就其免疫防御功能而言,肠道微生物群也有相似作用。且有文献[10]报道,在机体出现异常侵袭的状态下,在出现脾虚时不仅会对肠道微生物菌群造成影响,还会影响机体健康,使其处于“失司”状态,进而影响饮食水谷的转化,水谷精微难以形成,也无法滋养人体组织,组织功能进一步破坏,最终引发疾病,加上脾虚湿胜,更是导致病情持续且难以治愈,这也是慢性病的根本原因。其他研究[11]表明,慢性胃炎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结构中,厚壁/梭杆/拟杆菌门呈现显著减少状态,通过其菌群的调整能够改善胃肠动力,加快胃肠蠕动。然而,在慢性胃炎常用的四联疗法中所使用的质子泵抑制剂却并不能显著影响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另外抗生素甚至还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分布,加大疾病治疗难度。研究[12]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多靶点、多角度优势,其在慢性胃炎治疗中优势明显。本研究将四君子汤用于该类患者中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中药组各菌门含量更高。可见四君子汤辅助治疗能够加强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究其原因: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炙甘草中的提取物具有高抗氧化活性,能够通过广泛的抗氧化作用加强胃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13];白术多糖可促进细胞迁移,修复胃肠黏膜损伤;白芍能够抑制肠道黏膜炎症关键通路,有文献报道,白术与白芍联合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活性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14];茯苓多糖可恢复脾虚大鼠的肠道菌群稳态;香附挥发油能够增强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体外增殖率,促进肠胃动力;陈皮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加强肠道菌群分布的调节,调整肠道次生代谢产物和功能分子种类。此外,从用药安全性方面来看,中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考虑在于姜半夏、陈皮可降逆、和胃、止呕,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加以四君子汤加减辅助治疗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肠道菌群丰度的调节,以促进胃黏膜分泌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ZHANG T,ZHANG B,XU J,et al.Chinese herbal compound prescriptions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ith erosion:a multi-center,randomized,positive-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Chin Med,2022,17(1):142.

  [2]贺新国,郭保根.黄连温胆汤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证H.pylori相关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胃黏膜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1,39(9):93-96.

  [3]司贵年,楼怡青,胡志豪,等.慢性胃炎患者肠道菌群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3):331-334.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3,18(1):24-36.

  [5]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唐旭东.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3060-3064.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

  [7]姜新根,王美蓉,胡莲花.四君子汤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81-84.

  [8]肖麟,徐寅,周阳祥,等.中药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PGI、PGII和GAS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7):90-93.

  [9]刘明月,杨玉梅,郑延泽.川芎-丹参药对主要药理成分的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5):98-103.

  [10]冯文林,伍海涛.从肠道菌群探讨多种疾病从脾论治的机理[J].吉林中医药,2018,38(10):1124-1127.

  [11]鹿晓君,高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脾胃虚弱证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力及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3,20(1):47-51.

  [12]谢瑞强,王长福.炙甘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3,40(4):84-89.

  [13]吴亚宁,周辉辉,田雅晴,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肠安Ⅱ号方中白芍-白术药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3,42(2):120-126.

  [14]左军,祁天立,胡晓阳.茯苓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3,51(1):110-11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