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导致的绝经相关症状严重困扰着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当前现代医学以绝经激素治疗为唯一解决的治疗方案,但临床使用有诸多禁忌证和风险,中医药治疗手法多样,通过辨证施治,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总结近三年内相关文献探讨中医药在睡眠障碍、异常子宫出血、焦虑抑郁、汗证等方面的成果,给围绝经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综述
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又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45-55岁生育能力衰退的过渡阶段,因体内性激素的波动或减少而对内分泌、神经、免疫等人体系统产生明显影响,具体表现为月经异常、潮热盗汗、焦虑抑郁、阴道干涩、肌肉关节疼痛等[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生活水平及压力与日俱增,中国妇女中有明显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占50%~70%,需要依靠药物缓解症状的占10%~15%[2]。目前绝经激素治疗(MHT)是此病的国际公认治疗方法[3],但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禁忌证,长期用药会增加血管栓塞、硬化症、乳腺癌等风险,给患者增加了心理和经济负担。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其治疗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对中医药改善围绝经期具体症状进行总结阐述,希望能为中医药治疗MPS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和觉醒的平衡失调,正常节律性交替发生紊乱,从而引发各种功能障碍。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卵巢分泌功能衰退,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出现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晨间早醒和醒后难以入眠等睡眠问题,《绝经相关失眠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4]显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睡眠障碍患病率为13.2%~65.1%,这是促使围绝经妇女来院就诊的首要原因[2]。
科学运用MHT可有效缓解睡眠障碍,但不少患者仍选择用镇静催眠药来辅助治疗,存在潜在的耐受性和依赖性风险,此时选择中医药治疗能在增强疗效的同时还有助于减少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属中医学的“不寐”“目不瞑”“不得卧”等范畴,现代医家多从肾、肝、心、脾论治,以交通心肾、补肾疏肝、益气宁心等为治则,得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显示,滋水补肝汤可提高肝肾亏虚型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5]。张瑶等[6]在镇静催眠、激素替代疗法基础上予二仙汤合酸枣仁汤加减以补益肝肾,发现患者激素水平、睡眠质量改善均优于纯西药组。盛少琴等[7]运用坤安乐汤联合芬吗通使得患者的入睡加快、早醒延迟、夜间苏醒次数减少、总睡眠时间延长。此外,针灸、推拿[8]、耳穴[9]等中医药治疗方案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均有出色的治疗效果。
2异常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是指女性在卵巢功能开始减退至绝经后1年内发生的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围绝经期妇女妇科疾病中AUB约占70%以上[10],超过半数的围绝经期AUB患者为无排卵型异常AUB(AUB-O)[11]。激素或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12],且患者依从性较差,故众多医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用中医药帮助患者降低本病复发率。
围绝经期AUB-O属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范畴。《内经》中提出了治疗崩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高体三[13]在此基础上改良提出“水暖土和木达”的学术思想,指出此病标在胞宫,本在三阴,常用黄土汤、乌梅丸、温经汤等三阴同治方,使得气血和顺、冲任有主、崩漏自止。李万雅等[14]给诊断性刮宫术后3 d的AUB患者使用加减温经汤,发现能有效控制患者炎症反应、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降低了疾病复发率。马堃[15]从心肾论治此病,认为肾虚血瘀、心肾不交是核心病机,调经固本、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临床疗效显著。韩凤娟教授[16]治疗此病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多运用黄芪、白术、山茱萸、山药等补虚药,以补肝肾,健脾益气为要,临床疗效甚佳。
3焦虑抑郁
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又称为更年期抑郁症,是一种发生于绝经前后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认知能力下降等。一项中国东南地区中年女性调查统计显示[17],PDD的发病率达47.43%,且逐年升高。因该疾病主要与激素水平波动及神经递质影响有关,故现代医学常用激素替代及抗抑郁药物对症治疗,易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
中医古籍对围绝经期抑郁症虽无专门记载,但其临床症状和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有相似之处。近年来,中药、针灸、艾灸等治疗手法在缓解PDD领域有显著的成效。邓艳华等[18]发现滋肾疏肝方可通过CRTC1/CREB/BDNF信号通路,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表达,从而修复PDD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发挥抗抑郁作用。权兴苗等[19]通过针灸大鼠肾俞、三阴交和神门,调节血清雌激素水平及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有效改善了围绝经期抑郁样行为。荆秦等[20]基于“肾脑相济”理论,采用艾灸促使大鼠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利于修复受损神经,提高海马神经的活性,从而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
4汗证
在绝经过渡期间,大约50%~75%的女性会出现潮热、盗汗为主的血管舒缩症状,其不仅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下降[21],且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更高[22]。目前,全身性雌激素单独使用或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可使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率降低约75%[23],但众多患者因其副作用而不愿服用。
围绝经期潮热汗出归属于“汗证”“虚劳”等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虚少,天癸竭”,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亏损,肾中阴阳平衡失调,阴不潜阳、虚阳上越则发潮热,阳气蒸腾、迫津外泄则见汗出。伍炳彩[24]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盗汗的经验指出,湿邪致病宜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健脾祛湿,肝脾不和宜用丹栀逍遥散调肝护脾,肾阴阳两虚宜用二仙汤补肾滋阴。龚晓炜等[25]针对肾阴虚患者,选取离、坤、乾、坎顺序采用“右降四针”,有效改善患者潮热汗出情况。韩斯璇[26]通过刮痧疗法改善围绝经大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围绝经期潮热。
5其他
除此之外,中医药在围绝经期妇女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也有广泛的运用。药理证明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具有抗骨质疏松和类雌激素作用,临床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27]。宋志超等[28]以“相火妄动”为核心病机论治围绝经期妇女反复尿路感染,以滋阴降火、疏利少阳、清心通淋为治疗原则,选用大补阴丸、柴苓汤、导赤汤等经典方辨证施治,使相火安位,做到正本清源。李铭桀[29]研究了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共发的“双心疾病”,以肾俞、内关、百会为主穴进行针刺,达到补肾、益心、健脑之功。
6小结
MPS临床症状复杂而严重,影响了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及生殖健康,现代医学的MHT治疗虽然见效迅速,但其存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顾忌,从而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中国传统医学治疗MPS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副作用小,更易被患者接受。笔者通过对文献的学习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医药疗法对MPS相关症状的有效缓解,证明中医药治疗MPS疗效显著且有广阔的前景,值得各位医者深入临床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治疗MPS提供并推广更丰富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志春,黄佳梅,蔡紫璨.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23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3,39(8):799-808.
[2]《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编写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重点人群治未病干预指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8):1048-1062.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3,58(1):4-21.
[4]中华预防医学会更年期保健分会,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妇科内分泌和生育力促进专委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更年期专业委员会等.绝经相关失眠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4):2951-2958.
[5]米秀娟,方俊南,余鑫源等.滋水补肝汤治疗围绝经期肝肾亏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6):116-122.
[6]张瑶,刘蕾,尹倩.二仙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及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2):3605-3608.
[7]盛少琴,董沈怡,范梦梦,等.坤安乐汤联合芬吗通治疗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L].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8]ZHI X Y,ZHANG H S,LIU Y,et al.Tuina for perimenopausal insomnia: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OL].Medicine,2022,101(2):e28498.
[9]刘静,金亚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配合耳穴方案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5):239-241.
[10]谭容容,吴洁.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9):655-657.
[11]王欣,于婷,杨惠娟,等.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3):540-544.
[12]JEWSON M,PUROHIT P,LUMSDEN M A.Progesterone and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menstrual disorders[J].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20,69:62-73.
[13]王樱豫,高达,朱晓晓等.高体三从三阴论治崩漏经验[J].中医学报,2022,37(11):2368-2373.
[14]李万雅,石明晴,方圆,等.加减温经汤治疗虚寒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对生殖内分泌、炎症指标及子宫内膜的影响[J].中药材,2023,(10):2600-2603.
[15]高山凤,陈燕霞,马堃.马堃从心肾论治围绝经期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经验[J].中医杂志,2023,64(8):765-768.
[16]申芳.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韩凤娟教授治疗围绝经期排卵障碍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用药规律[D].哈尔滨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3.
[17]CHU K,SHUI J,MA L.Bio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during menopause transition in southeast China[J].BMC Womens Health,2022,22(1):273.
[18]邓艳华,陈璐佳,刘宏飞等.滋肾疏肝方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4,42(4):54-60,276.
[19]权兴苗,王月,宋春侠,等.针灸对自然衰老围绝经期大鼠雌激素水平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1):2745-2749.
[20]荆秦,王干一,郭景薪,等.艾灸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S100β、CNPase蛋白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3,34(3):748-751.
[21]ZHOU Q,WANG B,HUA Q,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t flashes,sweating and sleep quality in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J].BMC Womens Health,2021,21(1):293.
[22]LI J,LIU B,TANG R,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vasomotor symptom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nese middle-aged women[J].Climacteric,2021,24(2):151-156.
[23]CRANDALL C J,MEHTA J M,MANSON J E.Management of menopausal symptoms:a review[J].JAMA,2023,329(5):405-420.
[24]刘天平,伍建光.国医大师伍炳彩治疗围绝经期潮热汗出经验[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5(4):16-18,22.
[25]龚晓炜,包烨华.浅析脐针右降四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99-101.
[26]韩斯璇.刮痧对围绝经期潮热大鼠体温调节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初探[D].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2022.
[27]张小亮,张俊,邓峰,等.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44(10):52-55.
[28]宋志超,张丽芬,肖遥,等.基于相火妄动论述围绝经期女性反复尿路感染[J].四川中医,2023,41(8):49-52.
[29]李铭桀,任路,徐宁阳,等.基于天癸与“肾-心-脑”轴理论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双心疾病[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9):1307-131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