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浓度递增法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罗哌卡因对产妇不同时间的镇痛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4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71),两组均采用PIEB给予罗哌卡因,其中对照组给予固定浓度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浓度递增法进行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镇痛药物消耗情况、爆发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宫口全开后15 min及分娩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罗哌卡因总药量、舒芬太尼总药量均较对照组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按压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爆发痛发生率(5.63%)较对照组(15.94%)低,追加镇痛药物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90%)低于对照组(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镇痛采用浓度递增法PIEB注入罗哌卡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疼痛爆发情况较少,并减少疼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
【关键词】浓度递增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初产妇镇痛
分娩疼痛是常见的生理现象,过度的疼痛会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如胎儿宫内窘迫、产妇产后抑郁等[1]。为避免因分娩疼痛导致生产的意外,分娩镇痛在生产过程中尤为重要[2]。近年来,为了减轻分娩疼痛,越来越多的镇痛方法被研究和应用[3]。其中,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法,由于其能够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需求进行个性化镇痛治疗,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4]。目前,临床多以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且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报道显示,由于镇痛不全、爆发痛、下肢麻木、尿潴留等导致产妇镇痛效果不佳[5],有学者认为,其可能与给药方式有关[6]。因此,探寻更为优化的给药方式,增强产妇的舒适体验,从而改善产妇分娩疼痛,实现镇痛效果最大化已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有研究采用浓度递增法应用于气管插管患者中,能有效缓解疼痛、保持镇静,说明浓度递增的给药方式可有效保证患者舒适度,保证手术成功进行[7]。基于此,本研究尝试对产妇采用浓度递增法程控PIEB罗哌卡因,旨在探讨此种给药方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4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9)和观察组(n=71)。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69±3.77)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1±0.35)周;BMI 24~30 kg/m2,平均BMI(27.15±1.11)kg/m2。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01±4.44)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40.21±0.35)周;BMI 25~30 kg/m2,平均BMI(27.36±1.35)kg/m2。纳入标准:(1)均为初产妇,(2)年龄20~40岁,(3)阴道分娩。排除标准:(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2)合并神经系统疾病,(3)合并慢性疼痛史。本研究经患者、家属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产程进程,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8 mL 0.1%罗哌卡因(生产厂家:河北一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规格为10 mL∶75 mg)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5068,规格为2 mL∶10μg),经过10 min的酒精擦拭法测试,当产妇的温度觉消失平面达到T10且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时,即可接入电子镇痛泵(生产厂家: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电子镇痛泵内的药液为100 mL 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采用PIEB技术,设定脉冲频率为1次/h,间歇推注量为8 mL,给药速度为6 mL/min。同时,采用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模式,给药剂量为5 mL(给药速度6 mL/min),锁定时间为15 min,最大给药量为30 mL/h。
观察组:根据产程进展,电子镇痛泵内的药液采用递增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4μg/mL。当宫口扩张<3 cm时,罗哌卡因浓度为0.062 5%;当宫口扩张达到3~6 cm时,罗哌卡因浓度为0.075%;宫口扩张超过6 cm至全开时,则采用0.1%罗哌卡因。在第二产程中,采用0.125%罗哌卡因,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宫口扩张的具体大小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助产士通过阴道规范检查确定。当产妇出现爆发性疼痛(VAS评分达到5分)时,两组均给予0.125%罗哌卡因5 mL。若20 min后VAS评分仍然为5分,将继续追加相同剂量。两组在分娩后1 h停止给药。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采用VAS记录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 h、镇痛后2 h、宫口全开后15 min、分娩时、分娩后15 min的分数,总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
(2)镇痛药物消耗情况:记录两组罗哌卡因总药量、舒芬太尼总药量及PCEA按压次数。
(3)爆发痛情况:记录两组产妇爆发疼痛的发生率及追加镇痛药物次数。其中爆发痛为宫缩加强、宫口扩张、VAS评分≥5分。
(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下肢麻木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分娩过程不同时间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宫口全开后15 min及分娩时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镇痛药物消耗情况比较
观察组罗哌卡因总药量、舒芬太尼总药量均较对照组少,PCEA按压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爆发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爆发痛发生率(5.63%)较对照组(15.94%)低,追加镇痛药物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9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在分娩过程中,疼痛是许多产妇面临的问题,不仅给产妇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对母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8]。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对产妇的镇痛治疗至关重要。PIEB作为一种新型的镇痛方法,能够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需求进行个性化镇痛治疗,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9]。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麻醉和镇痛双重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硬膜外镇痛治疗中,且效果较好[10]。然而,仍然有部分产妇对镇痛满意度较差,有研究认为与给药方式密切相关[11]。浓度递增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筛选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药物的适宜浓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2]。因此,本研究尝试对对产妇采用浓度递增法PLEB罗哌卡因发现,该给药方式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疼痛爆发情况较少,并减少疼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宫口全开后15 min及分娩时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提示观察组给药方式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分析原因为,浓度递增法主要根据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调整罗哌卡因的浓度[13],初产妇在宫口扩张初期对疼痛的感受相对较低,因此使用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14]。随着宫口扩张的进行,逐渐增加罗哌卡因的浓度,更好满足分娩过程中逐渐增加的疼痛感[15]。此外,PIEB能够使药物在硬膜外腔内形成一定的药物浓度,并通过脉冲式注入方式,使药物在局部形成更高的浓度差,有利于药物的扩散和吸收[16]。罗哌卡因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逐渐增加罗哌卡因浓度可以在保持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可能的副作用。舒芬太尼作为阿片类药物,与罗哌卡因合用,能够协同增强镇痛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罗哌卡因总药量、舒芬太尼总药量、追加镇痛药物次数均较对照组少,PCEA按压次数、爆发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提示观察组给药方式可减少疼痛爆发,并减少疼痛药物用量。分析原因为,浓度递增法的特点是根据产妇分娩的不同阶段逐渐调整罗哌卡因的浓度,在宫口扩张较小的初期,采用相对较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以减少药物的强烈作用,从而降低疼痛的爆发感。随着分娩的进行,逐渐增加罗哌卡因的浓度,有助于更好地匹配不同分娩阶段的疼痛感受,提供持续且有适应性的镇痛效果。由于采用逐渐增加浓度的方法,患者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佳的镇痛效果,同时整体药物使用的总量相对较低。此外,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的联合使用产生协同作用,增强镇痛效果。罗哌卡因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产生局部麻醉效果,而舒芬太尼作为阿片类药物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镇痛效果,联合使用进一步减少单一药物剂量,进而减少可能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给药方式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浓度递增法在满足疼痛控制的同时,通过减少整体药物用量来降低潜在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加罗哌卡因的浓度,使得在满足镇痛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小了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系统吸收,从而降低母体对药物的总体暴露,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初产妇分娩镇痛采用浓度递增法法PLEB罗哌卡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疼痛爆发情况较少,并减少疼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黄悦,钟月华,陈乔珠,等.非药物镇痛降低阴道分娩产妇潜伏期分娩疼痛的循证实践[J].军事护理,2022,39(8):17-20.
[2]孙阚,孙传名,孙尚绘,等.心理干预介入椎管内麻醉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情绪状态、分娩结果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5):1116-1120.
[3]邹春芳,闵敏,伍建平,等.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1):2478-2482.
[4]殷秀莉,杨小妹,吕翠,等.探究无痛分娩联合接生手法改变对妊娠高血压孕妇顺产母婴结局及SAS评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8):879-883.
[5]冯骥,税云华,张茺,等.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的镇痛效果分析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5):940-944.
[6]周余发,刘正元,邱珺.不同时间点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肩关节镜肩袖修复术后镇痛及麻醉药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7):123-126.
[7]李卫星,蔡一榕,舒仕瑜,等.七氟醚浓度递增法在咽喉部疾病所致可疑困难气道诱导策略选择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9,40(7):649-653.
[8]徐佳,王红燕,钟文娟,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分娩疼痛管理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32):2548-2555.
[9]黄永珍,刘德胜,吕惠贤.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技术注入对妊娠糖尿病产妇围术期血糖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2,30(5):739-743
[10]杨曙光,方刚,陶红燕,等.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的半数有效容量[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3,39(3):285-288.
[11]侯保科,董丽蕴,陈永学.不同药物麻醉对高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0):1530-1533.
[12]范瑷霞,娄锋,刘慧丽.浓度递增法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罗哌卡因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22,62(4):74-78.
[13]马大飞,万勇,邓琦娟.浓度递增法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罗哌卡因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3,34(12):90-96.
[14]卢银军.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疼痛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62-65.
[15]赵运龙,张世奎.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对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21):2954-2957.
[16]吴演文,曾伟,徐波.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药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对初产妇患者麻醉药用量、NRS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20):2238-224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