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数字插画概述
(一)数字插画
数字插画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插画创作的艺术形式,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商业插画方式之一。艺术家通过使用数位板或平板电脑的压感特性,不仅可以模拟各类传统插画工具在电脑上进行插画创作,而且能够实现传统插画无法实现的丰富的视觉效果。
(二)数字插画的优缺点
与传统插画相比,数字插画具备以下优势:易于修改,容错率高,方便携带,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这种灵活性使得艺术家能够随时自由表达创作意图和情感。此外,数字插画软件还提供了许多的创作工具和效果选择,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颜色、纹理、透明度等参数来实现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然而,数字插画是以数字方式进行保存的,这导致数字插画画面科技感浓重,往往缺少纸本插画中各种绘画工具交互时所产生的肌理性、随机性和真实性。
目前,很多插画艺术家为了解决数字插画中肌理质感缺失的问题,另辟蹊径,模仿纸本肌理,如采用纸张纹理的叠加、笔刷的肌理参数调整、图层肌理叠加等方法。
二、水墨肌理概述
水墨作为传统中国画的特殊语言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不仅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媒介,更传达着中国画的精神内涵。20世纪以来,水墨画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受到了西方等文化的冲击与影响,融入了一些现代的、抽象的、肌理的绘画技术,形成了新的、具有独特形式美感的画面,焕发了新的活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而水墨肌理作为传递水墨画面信息的重要媒介,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绘画技巧,还发展借鉴了西方抽象绘画的形式表现手法,将晕染、拼贴、拓印等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层次感及纹理之美,拓宽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道路,使水墨肌理展现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精神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水墨肌理表征分析
水墨肌理有许多形成方式,任意一种技法运用在笔、墨、水、纸间,都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肌理变化。如传统水墨艺术利用笔触的变化,通过点、泼、擦、勾、破等手法便可形成层层晕染的肌理效果,还可通过印拓、染色、处理纸张等方式来获得想要的水墨肌理形式。关于水墨肌理的表现特征,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纸的肌理表现
国画中纸的肌理有多种,例如,宣纸自带的细密噪点纹理,加了花纹,如珊瑚、云母、蜡生金花罗纹等的花色纸肌理。另外,还包括采用揉纸、扎染、拼贴挖补等方法处理纸张所产生的肌理。如揉纸法,在主要形象完成后,可根据需要将纸张局部揉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纹路,展平后处理。这种对局部揉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纸纹产生的位置,又能够使纸张产生新的随机的肌理变化。再如拼贴挖补法,通过将不同纹理、颜色和形状的纸片拼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图案和纹理。这些处理方法可以使得纸张有丰富纹理变化,也可以满足纸纹肌理新形式的需求。
(二)水的肌理表现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曾言“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于神”,并认为“笔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他领会到作品要传神,笔墨是基础,关键在于用水得法。水的常见肌理主要有晕染与沉淀2种。晕染可以使画面呈现出柔和渐变的肌理过渡,增强作品空间的自然感与和谐美;沉淀则是利用水中的杂质,干燥后逐渐沉积到底部形成的随机肌理,有着边缘清晰、层次丰富、纹理明显等特点。
在国画创作中,形成这两种肌理效果的技法颇多,如冲水法、辅水法、撒盐法、湿染法等。冲水法即在画面色彩将干未干之时,通过将清水或淡色水倒入画面中,使颜色逐渐变浅或扩散开来,形成氤氲的效果。如果画面更干一些则会产生沉淀,形成多变且明显的色迹斑痕肌理氛围。辅水法则是通过在画面上添加适量的水,使颜料与水混合,形成使画面更加调和统一的渐变效果。这种技法常用于表现天空和山峦等色彩层次的渐变。撒盐法是通过在画面上撒入盐粒,使颜料与盐粒相互吸附,吸收水分形成白花的水渍效果。而画家可以通过调整盐粒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来创造不同的纹理图案,增强作品的斑驳陆离、自然野趣效果。
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国画中尚存诸多其他技法来表现水之肌理。画家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能创造丰富多样的肌理效果,赋予作品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笔墨的肌理表现
笔墨不仅具有传统国画的绘画技巧及特色,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意境的语言。通过对笔墨的运用,画家可以创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和动感。
第一,笔墨肌理线条的运用。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与节奏,画家可以绘画出粗细、轻重、快慢等不同表现形式的线条。如“向左行者为勒,向右行者为勾”(出自黄宾虹的《太极图》),即起笔藏锋、收笔回锋,描述了书法中笔画的运行方式和形态变化。这种用墨线勾勒物体时像书法用线而产生的勾勒和顿挫,可以使画面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而侧锋用笔可以使画面产生时断时续的笔触肌理,呈现飞白的效果,常用来表现物体材质的粗糙或坚硬。又如,粗犷有力的线条可以表现物体的坚实和稳定,而细腻流畅的线条则可以表现物体的轻盈和流动。
第二,笔墨肌理墨色的运用。墨色是水墨画之魂,张彦远说过“运墨而五色具”,提出了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的概念。墨色和水分的比例多少都会决定水墨画中的干湿浓淡变化。如焦墨主要表现出墨色明度低,墨渍干燥,边缘纹理清晰可见,使被画对象在空间上靠前,并与淡、清墨色组合表现极强的对比性等特点。
第三,笔墨肌理中介质的处理。画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材质媒介来表现物体的纹理和形态。如使用海绵介质拓印来处理画面,通过尝试不同的压力和角度能够获得不同的纹理效果,使作品富有变化,增强观者的观赏体验。
四、水墨肌理在数字插画中的应用
通过对上述水墨肌理表征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利用绘画软件中的图层模式、画笔设置、模糊工具以及纸纹叠加等设置结合插画画面表现形式,来模拟水墨肌理效果。
(一)结合传统用线技法
如图1所示,调节绘画软件中的笔刷属性设置,大致可以将水墨线条肌理分成干笔线条、湿笔线条和干湿结合线条。干笔线条主要模拟墨干或焦的状态,笔刷设置中主要通过调节笔刷形状、边缘抖动与纹理加深来达到墨在纸上运行时线条边缘细小的散开的肌理效果。湿笔线条则主要用来模拟湿润的墨迹,在干笔设置的基础上调整笔刷压力的不透明度,并降低边缘抖动和纸纹叠加的黑白对比来实现这种效果。而干湿结合线条则能表现墨迹将干未干时墨渍晕开的效果,使作品线条自然融合、画面统一。笔刷的调节处理通常是增加抖动参数,并在画笔形状中加载中间实、边缘虚的不规则图形。
除此以外,插画创作时可以结合传统用线笔法,做到顿挫有致、疏密错落,来丰富画面节奏韵律,这样不仅能够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展现传统绘画的魅力。
(二)结合水墨晕染效果
软件中画笔表现晕染的笔刷大致可以调节分为干墨肌理、湿墨平涂肌理和渐变肌理。干墨肌理参数调节突出墨干、杂点重,并伴随飞白,与干笔线条调节参数相似,但更突出底纹与形状变化、间距的调整,不同的底纹、间距与形状都能够带来不同的干笔触肌理。如形状编辑时,增加图形之间的点状不规则间隙与纸纹的凹凸颗粒,能够制作出粗糙的画笔和飞白肌理。湿墨平涂肌理具有墨色较为清淡湿润的效果,笔触的设置上笔刷边缘可以晕染开来,也可以积累水渍、墨渍,但笔刷多次绘画时,每一笔都会在上一笔加一层,产生累积叠加的效果,类似水墨画中积墨。这种逐层渍染产生的肌理变化为水墨画创造了独特的斑驳重叠、丰富厚重效果,进而提升了插画画面的趣味性。渐变肌理是一类特殊效果的晕染笔刷,笔刷通过压感笔使用时的方向变化来模仿毛笔中锋、侧锋用笔;轻重变化来模仿毛笔墨色的过渡。总之,插画与水墨画晕染形式的结合,不仅保留了插画造型与时俱进的特点,还融入了水墨晕染效果的柔和、意境。
(三)结合水墨抽象肌理和纸纹肌理丰富画面
水墨抽象肌理,如撒盐、墨滴、喷溅等都可以通过调整形状、散布和角度抖动来实现。这些肌理的综合运用,使得插画中背景肌理效果更具随机性和生动性。如,插画师在处理插画《月下行》背景时,就采用抽象肌理的绘画形式,菱形、碎点状的金箔、白颜料喷溅与线条金箔、墨线皴擦的使用在画面统一和谐的基础上,又产生丰富的变化。而图层模式能够实现纸纹效果的叠加,利用不同纸纹及处理纸张后的图片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精致。
五、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不但出现了数字插画的形式,也促进了绘画的便捷与高效,但对于美的感受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而被淘汰。插画如何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走出新的形式,借鉴先贤、传移模写必不可少。用水墨肌理语言来营造画面的灵动、韵律、朦胧之美,不仅对我国的艺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还会为插画设计领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促使其产生蓬勃的生机和活力。除了水墨肌理,水墨画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的技法、构图、设色等都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只有不断实践、思考总结,才能在贴近时代需求的同时,将插画用更好的、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讲述出来。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