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并将其运用到新的学习过程和任务中。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重要启示,教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可以从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四个方面着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和经验的建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新时代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的目标。2022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是在之前《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的。新版《课程要求》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并分别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语言能力要求。对于翻译能力的要求是从翻译题材、翻译速度和译文准确度方面逐步提高。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汉互译能力较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学生在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时,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培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迫在眉睫的任务,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成为翻译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翻译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问题,如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中式表达、语篇缺乏连贯性及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理解不足等。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的翻译能力现状与《课程要求》的翻译能力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第二,教学时间不充足。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翻译课程,教师翻译技巧的讲授和学生的翻译练习大多是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上同步进行的。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总课时的不断缩减,原本时间受限的翻译教学势必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第三,教学内容不确定。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不同,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缺乏系统的翻译教材,授课材料往往是教师根据个人手头资料和网络资源自行选择和整理,难免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从而影响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展开。

  第四,教学模式不合理。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特别重视翻译理论的传授,往往是教师讲解翻译技巧,教师提供翻译练习,教师带领学生研读参考译文。不难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位置,因此,学生缺少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有碍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快速提高。

  第五,教学评价不科学。由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等方面的不明确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尚未形成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会影响翻译教学的有效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持续稳步提升。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规律的研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再将其运用到新的学习和任务中。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理解力的构建[1]。学习是一个积极的、有趣的过程,应该受到肯定的情感反馈,以促进学习者进步。

  在教育领域,建构主义成为当今主流的学习理论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有效地丰富个性化知识,有益于增强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因此,英语翻译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定的翻译情境[2],使学生通过自觉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互相协作,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主动完成意义建构过程。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分别从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分析。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对于世界现实的理解和推测,受到个体的特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影响。大学生英语翻译知识观的建构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注意英汉双语的差异之处,提高翻译准确性。例如,“Bringing the World Cup to Asia was sup⁃posed to expand the reach of the global game in a happy influence of good will and good business”的译文为“把世界杯带到亚洲的目的是扩大这个全球运动项目的影响力,既能增进友谊,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皆大欢喜”。译文体现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如果汉语重“形合”,则译文就会变成“把世界杯带到亚洲是通过一种增进友谊和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快乐方式来扩大这个全球运动项目的影响力”,这显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再如“他今天不来,我明天就去找他”,汉语中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假设关系不一定非要加“如果”二字,但在翻译成英语时,就要把前半句处理成条件句,后半句变成主句,如“If he doesn't come today,I will come to him tomorrow”。汉英语言的区别还包含:汉语多用重复,英语多用替代;汉语多用主动句,英语多用被动句;汉语注重动态,英语注重静态;等等。这些都是英汉互译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学习和巧用翻译技巧,使译文准确流畅。例如“A leopard won't change its spots”直译为“豹子不会改变它身上的斑点”,意译为“本性难移”。这里直译的译文翻译腔太浓,让人不知所云,难以理解,而采用意译的方法,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再如,“李老师桃李满天下”直译为“Mr Li has peaches and plumbs all over the country”,意译为“Mr Li has stud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汉语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到处都是桃子和李子”,而是“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所以意译更合适。翻译技巧不仅限于此,其他如增词和减词、长句拆译和短句合译等技巧也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

  第三,积累、对比中西方文化,培养中华文化意识。思维的差异使得中西方人民在观察事物时常采用不同的视角,有时即使对同一事物的表达,表达方式也会截然相反。例如汉语中的“八五折”,西方人常用“a fifteen percent discount”来表达。虽然支付的钱数是一样的,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看待问题的视角有所不同,中国人讲究实际支付比例,英美人则着眼于打折比例。再如汉语的“自学”对应的英语表达是“self-taught”,这反映出中西方大众的着眼点是完全对立的,一个在“学”上,而另一个则在“教”上。

  另外,在阅读关于西方文化的文章时,要学会举一反三,联想相应的汉语表达,夯实知识的积累。如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介绍亚马逊、脸书、特斯拉等外国企业的文章时,自然会想到华为、比亚迪、小米等知名中国企业,可以借机主动去搜索这些中国企业的相关英文介绍,尝试用英语讲述中国企业故事。

  第四,积累词汇,丰富词汇储备。比如,《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涉及人物外貌描写用词,学生可以拓展思维,搜寻一些火爆的外貌描写热词,如“素颜美女”(beauty without makeup)、“时尚辣妹”(posh spice)、“网红脸”(plastic face)、“高级脸”(classically good look)、“双眼皮”(double eyelids)、“高鼻梁”(tall nose)、“高颧骨”(high cheekbones)、“厚嘴唇”(thick lips)等,这些词汇可极大程度地点燃学生的讨论热情,同时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特殊环境下外部环境影响的被动接受者。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丰富,潜能巨大,强调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语言是一门实践的艺术,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依靠学生自主习得。教师的身份既是指导者又是学习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在翻译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一篇翻译材料,共同探讨全文的特点和意境,分析长难句的语法、句法结构和选词等。学生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门,因此,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答案,讨论哪些词是合适的表达,哪些表达不贴切,让知识的建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动建构*息很有意义;强调社会互动性,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助进行学习;强调情境性,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除了磨炼翻译技巧之外,学生要做到两点。第一,在翻译过程中要多查字典,充分认识到字典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3]。其一,遇到生词或一词多义等难以理解的地方,借助字典帮助。如“date”和“appointment”都有约好时间见面的意思,但它们在使用上有明显的区别。“date”通常指男女之间的约会,常是恋人间使用的词;“appointment”主要用于工作或商务环境中,指的是与某人或某机构约定的会面,这种会面通常是正式的或者有特定目的的。其二,查字典有助于熟词生义的学习和运用。如“fashion”,常作名词,表示样式、时尚,但它在下面这个句子中的意思就是我们所不熟悉的:Arizona had attempted to fashion state policies that ran parallel to the existing federal ones.这里的“fashion”作动词,意思是“制定、塑造”。第二,同学之间要协作、互动,共同学习和进步。学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通过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促进知识的建构。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翻译、阅读、词汇和文化几个小组,每个学生自愿参组,每周需要参加小组讨论并提交作业,作业可以来自教师或小组自定任务。通过分享观点,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组员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可提高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和团队工作的需求,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四)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就是要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对新知识和新经验的消化、吸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开展翻译教学可着重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严格按照课程要求,选择内容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活动。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课本的文章和练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佳素材。另外,教师可布置时事新闻阅读任务,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这样学生能把自己的理解和相应的译文进行对比,积累词汇。

  第二,教学方式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英汉互译的真实情境,重视文化翻译、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突出学生的意义建构中心位置。

  第三,教学评价方面,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利用辅助教学手段促进翻译练习的批改。如,句酷批改网和iTranslate等翻译软件,都能为翻译批改和译文润色助力。借助网络优势,教师评阅、小组活动、学生互评活动都能在线上同步进行,既能节省线下授课时间,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全面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技能越来越重要。翻译能力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的产出性技能之一,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因为它既是对原有知识的积累、顺应和转换,又是对新知识的挖掘、继承和升华,引导着学习者不断进行知识、经验的迭代更新,成就更丰富的自我。
 

 
  参考文献:

  [1]钟书能.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写长法”教学[J].外语界,2004(3):46-50,**.

  [2]田星.反思,从独白走向对话:重构建构主义的外语教育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60-62.

  [3]张艳芳.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45-146.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