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藿朴夏苓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70例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藿朴夏苓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指标[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和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胀满不适、胃脘疼痛、口干口苦、大便不畅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CK水平低于对照组,MTL、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胃肠激素指标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
【关键词】藿朴夏苓汤;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炎性因子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1-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胃炎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3],西医治疗以调节胃肠动力、抑酸护胃为主,能短时间内缓解症状,但极易反复发作,疗效不佳[4]。中医学认为,湿热中阻证为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胃失和降、胃气阻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应以健脾除湿化热、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藿朴夏苓汤具有芳香化浊、行气渗湿的作用,可缓解肢体倦怠、胸闷口腻等症状[5-6]。本文观察藿朴夏苓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中慢性胃炎诊断标准[7];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或伴糜烂、隆起、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中医符合《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湿热中阻证[8];主症为胃脘胀满不适、疼痛间作、食少纳差,次症为大便不畅、口苦泛酸、口干口臭,舌黄或红,苔黄腻,脉滑数。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妊娠或哺乳期;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中途退出研究。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20240235)。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25~59岁,平均(43.38±5.52)岁;病程1~3年,平均(2.01±0.41)年。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24~61岁,平均(44.07±5.69)岁;病程1~3年,平均(2.05±0.4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以易消化、少渣的食物为主,少量多餐,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10,20 mg)饭前口服治疗,20 mg/次,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藿朴夏苓汤治疗。组方:半夏25 g,炙甘草20 g,厚朴、苍术、黄芪各15 g,党参、茯苓、枳实各10 g,白术、陈皮、山楂各5 g,藿香3g。加水至浸过药材,武火煎沸,再以文火煎15 min,去渣取汁200 mL,分早晚服用,1剂/d。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好转:症状有所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50%~70%;无效: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5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胃脘胀满不适、疼痛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次症口干口苦、大便不畅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500 r/min,半径8 cm,离心15 min后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通过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胃脘胀满不适、胃脘疼痛、口干口苦、大便不畅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胀满不适、胃脘疼痛、口干口苦、大便不畅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CCK、MTL、GA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CK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MTL、GA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慢性胃炎因胃黏膜长期受各种有害因素的刺激,导致胃黏膜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的炎性改变,临床发病率极高[9]。目前西医以常规对症治疗为主,虽能缓解患者症状,但长期疗效欠佳,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10]。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病机在胃,其发生与饮食不节、感受湿热邪气等因素有关,湿热之邪侵袭胃部,导致胃部气机不畅,阻滞中焦,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出现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等症状,治疗应以健脾除湿化热、理气和胃止痛为主[11]。藿朴夏苓汤中的半夏可燥湿化痰,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降逆平喘之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补脾益胃之效,黄芪可利尿消肿、补脾益气,白术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胃之效,党参可健脾、益气,藿香具有理气和胃、醒脾化湿之效,山楂具有化浊降脂、健胃消积之效,苍术可燥湿健脾,枳实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效,陈皮可健脾益胃、燥湿化痰,炙甘草可补脾和胃、调和诸药[12]。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健脾和胃、化湿泄浊、清热祛湿之效[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MTL、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和CCK、TNF-α、IL-6、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藿朴夏苓汤中的藿香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等作用;厚朴具有抗炎的作用,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素成分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能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茯苓中的茯苓酸和多糖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枳实、陈皮能增强胃肠动力,加快食物在胃肠道中的消化和吸收[14-15]。
综上所述,藿朴夏苓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胃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胃肠激素指标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
参考文献
[1]牛占岳,于红刚,张静,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辅助识别模型在白光内镜诊断慢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2021,26(12):738-743.
[2]侯政昆,陈瑞芳,刘凤斌,等.个性化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498例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和专家访谈[J].中草药,2021,52(23):7280-7292.
[3]张雪艳,樊洁.慢性胃炎患者唾液Hp抗体IgG和粪便Hp抗原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6):831-833.
[4]刘思珠,陈天艳.半夏泻心汤与三联疗法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4):516-518.
[5]林家冉,苟筱雯,赵林华,等.态靶辨证在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中的运用——黄芪建中汤加蒲公英、白及、生薏苡仁[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4.
[6]郭金聚.藿朴夏苓汤加减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1):179.
[7]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508-1511.
[8]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医杂志,2017,58(13):1166-1170.
[9]王琳,褚明亮,刘杰民,等.慢性胃炎中P1-HNF4α和CDX2的相关性及与病理资料的相关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23,39(7):838-843.
[10]澹台新兴,杨龙宝,卜翔,等.荆花胃康联合PPI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2):172-179.
[11]于丽,巩阳.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3):175-177.
[12]李向哲,刘琰,王映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应用藿朴夏苓汤加减的临床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8,15(7):36.
[13]柯红,柯昌武.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22,40(4):77-79.
[14]蔡巍巍,王婷,魏睦新.藿朴夏苓汤辅助PPI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8,41(2):38-40.
[15]黄骥.加减藿朴夏苓汤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18):36-3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