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分析UBE-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治疗单节段LSS中,施行UBE-LIF与PLIF两种术式治疗效果。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患者,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UBE-LIF组和PLIF组,每组28例。治疗后,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JOA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PLIF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PLIF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LIF术式相较于传统PLIF术式,在治疗单节段LSS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显著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有效缓解疼痛感,显著提升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并加速康复进程。

  关键词:UBE-LIF;腰椎管狭窄症;疗效

  0引言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由椎间关节退变或增生引起的腰椎管各径线变短,进而压迫硬膜囊、脊髓、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腿部酸痛、间歇性跛行等,该病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极大影响[1]。目前,在临床上,腰椎椎间融合术(LIF)被广泛采用作为治疗腰椎疾病的手段,具体包含多种术式,如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ALIF(前路椎间融合术)、TLIF(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以及OLIF(斜外侧前方入路椎间融合术)等,这些技术均为治疗腰椎疾病的有效手段[2]。传统上应用较多的PLIF需大量剥离棘突两侧椎旁肌,因而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较多,随着*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UBE-LIF(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受到脊柱*创外科医师的关注[3]。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UBE-LIF与PLIF治疗LSS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UBE-LIF或PLIF治疗的LSS患者各28例。两组LSS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有腰痛、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明显改善者;②经影像学诊断为单节段LSS;③ODI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30分。

  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脊椎外伤、感染、手术史及先天性椎管狭窄者;②伴有脊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他脊柱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系统疾病,例如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等;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或随访时间不足半年者。

  本项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取得患者同意。

  1.2手术方法

  1.2.1 UBE-LIF组


  患者全麻,俯卧位,C臂机定位手术节段。克氏针定位下位椎板上缘与上位下关节突交点,距离棘突约1~1.5cm范围。以该交点作为进针点,先作经皮椎弓根穿刺、放置导丝,再在术侧上下作两个长1.5cm切口,作为手术操作通道及观察通道。在观察通道中置入30°内镜,在操作通道中可置入手术器械(骨刀、枪钳、神经根拉钩、电凝刀等)。切除责任间隙部分上、下关节突及椎板,保留骨质用于植骨。暴露游离黄韧带上下止点,牵开保护硬膜囊及神经根,切除椎间盘,清理椎间隙及终板,置入椎间融合器及自体植骨。减压后充分止血,置入引流管。完成椎管减压后,直接在两个切口中及对侧取两个切口作经皮置钉固定。无菌敷料包扎切口。

  1.2.2 PLIF组

  患者全麻,俯卧位,C臂机定位手术节段。在责任节段后部正中切口(切口长10~12cm),剥离椎旁组织,切除部分椎板,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切除椎间盘,减压成功后置入椎间融合器及自体植骨,固定椎弓根螺钉及钛棒。清洗,止血,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术后处理

  术后佩戴腰围并卧床,给予抗感染、镇痛治疗。UBE-LIF组患者24~48h后可拔除引流管,佩戴腰围下床活动。PLIF组患者根据引流量决定拔除引流管时间,拔除引流管后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内禁止负重。

  1.4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LSS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及术后住院时间。

  (2)记录两组LSS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VAS评分根据疼痛程度计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强烈,其中0分无痛,10分最剧烈疼痛[4]。

  (3)记录两组LSS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评分常用于术后疗效的评估,包括主观症状(腰背痛、腿痛、步态)、临床体征(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等项目。得分范围0~29分,分数越高腰椎功能障碍越轻。

  (4)记录两组LSS患者术后并发症。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率)或[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x—±s表示,组内多时段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LSS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LSS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LSS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均显著少于PLIF组LS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LS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LSS患者VAS评分比较

  两组LSS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LSS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组内不同时段VAS评分方差分析结果:UBE-LIF组或PLIF组的VA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不同时段VAS评分两两之间比较:除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VA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VAS评分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不同时段两两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LSS患者JOA评分比较

  两组LSS患者术前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LSS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PLIF组LSS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段JOA评分方差分析结果:UBE-LIF组或PLIF组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LIF组不同时段JOA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不同时段JOA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LSS患者并发症情况

  UBE-LIF组发生4例并发症(发生率14.3%),包括1例硬膜撕裂、1例硬膜外血肿,2例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经处理后无后遗症)。PLIF组发生6例并发症(发生率21.4%),包括2例硬膜撕裂、1例硬膜外血肿、1例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损伤。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χ2=0.487,P=0.485>0.05)。

  3讨论

  LSS多见于中老年,主要表现为反复下腰疼痛,可能伴发下肢麻木、乏力以及间歇性跛行,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各种身体活动都要通过腰椎来完成,腰椎负担必然加重。随着年龄增长,作用在腰椎上的负荷导致腰椎老化,进而发生退行性病变,并造成腰腿痛和神经损伤。由于临床症状是因椎管空间减小而造成的组织和神经受到压迫,采用保守治疗难以根除病症,仅有15%~40%的LSS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所改善,大部分患者仍需手术治疗[5]。传统开窗减压融合技术因切除范围大而产生诸如术中失血量大、术后疼痛明显、住院时间长等多种缺陷[6]。而且因为手术创伤大,后柱结构受到破坏,容易发生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粘连,进一步导致继发性椎管再狭窄[7]。随着脊柱内镜及镜下器械的应用,脊柱*创手术成为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其所具有的切口小、对解剖结构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得到发挥。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LSS,在减压的同时还可进行融合,因为减压后继发性术后不稳可引起疼痛,UBE成为治疗LSS可替代的*创手术[8]。虽然近年来UBE已用于腰椎减压和融合,但实际上早在20多年前UBE就用于椎间盘摘除,但当时应用范围小、远期疗效不明确,并未引起关注。直到几年前UBE技术得到规范并明确了应用效果,UBE技术才引起关注[9]。UBE原理上类似关节镜的倒三角,操作通道和观察通道相互独立,在镜下使用器械时不受观察通道影响,便于实现对侧减压,所以减压充分[10]。

  本研究结果显示,UBE-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均显著少于PLIF组(P<0.05),说明UBE-LIF术式因切口小、创伤小,所以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均少于PLIF术式。UBE-LIF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P<0.05),进一步说明UBE-LIF术式可加快恢复。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为UBE采用双通道定位,操作有一定难度,对初学者而言反而不容易把握,需要反复定位和多次尝试才能完成操作,所以在手术时间上没有显示出优势。UBE-LIF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说明UBE-LIF术式比PLIF术式能有效减轻疼痛。两组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因为随着时间延长,缓解疼痛的效果趋缓,从而使得两组疼痛趋于一致。UBE-LIF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均高于PLIF组(P<0.05),说明UBE-LIF术式比PLIF术式能更有效地改善功能障碍方面的优势,进而提升LSS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因为UBE-LIF术式早期实践中受限于操作不够熟练,造成一定创伤并导致并发症,汪文龙等[9]认为UBE术式累计30例以后手术时间、创伤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才会有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UBE-LIF术式相较于传统PLIF术式,在治疗单节段LSS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显著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有效缓解疼痛感,显著提升功能障碍的改善程度,并加速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红志.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8,4(4):86-88.

  [2]陈峙,蒋顺琬,韦丽丽.通督活血汤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斜向*创椎体间融合术术后的早期疗效观察[J].智慧健康,2021,7(18):148-150.

  [3]江潮,黄永辉,左华,等.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2,44(4):563-569.

  [4]萧钦.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的优化及运用ODI、VAS评分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11,27-29.

  [5]陈辉海,薛双桃,赵广超,等.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22,30(11):1073-1076.

  [6]赖伟强,黄煜智,黎旭,等.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45(6):912-916.

  [7]胡前芹,谢水华,孙雷,等.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22,28(6):533-536.

  [8]刘荣灿,常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22,62(3):107-112.

  [9]汪文龙,刘正,吴四军,等.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学习曲线与术后不良事件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2,36(10):1221-1228.

  [10]徐宝山,许海委,黎宁,等.单侧双通道内镜和同轴大通道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41):3274-328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