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应用不同透析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目的选取织金县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收治的137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透析方式分成A组(n=39)、B组(n=45)、C组(n=53)。A组每周透析两次,4.5 h/次;B组每周透析两次,4 h/次;C组每周透析3次,4 h/次。对比3组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营养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提高,A组营养指标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组项炎症指标水平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0.26%)低于B组(28.89%)、C组(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1,P<0.05)。结论对于基层医院ESRD患者,选择每周透析两次,4.5 h/次的透析方式,总体效果优于每周2次、4 h/次的透析患者,而与每周3次,4 h/次的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每周透析两次,4.5 h/次的透析方式可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透析方式;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并发症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指肾脏疾病进到终末阶段的情况,基础病变类型多样,其中常见各种肾病或者肾炎病变[1]。近年来,ESRD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疾病进行治疗干预也备受关注[2]。肾移植是ESRD治疗的最有效方式,但该方式的费用高昂,一般家庭难以承担,且患者需要长期等待,等待期间病情容易出现恶化,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3]。因此,临床中仍多采取透析的方式治疗ESRD,血液透析治疗主要通过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失衡,清除血液中的各类代谢废物,改善肝肾状况,维持及延长患者生命。透析已成为基层医院治疗ESRD的首选方法,但目前关于不同透析方式的应用效果尚且存在一定争议[4]。本研究目的选取织金县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收治的137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透析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在本院透析并建档的137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透析方式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为39例、45例、53例。A组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5~66年,平均(42.15±2.46)岁。B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4~66岁,平均(42.26±2.51)岁。C组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26~66岁,平均(42.18±2.46)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织金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2024伦审第(0301)号],研究对象均知晓研究并在同意书签字确认。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2002年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明确诊断为ESRD的患者[5],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707 umol/L或内生肌酐清除率<10 mL/min;年龄20~80岁,透析龄≥1年;透析期间参照医嘱要求,应用对应的药物,如降压药、钙剂、叶酸、铁剂等。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原发疾病者;有原发性甲状旁腺病变者;不愿意参加本项目者。
1.3方法
3组患者均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均使用威高DBB-27C单泵机或DBB-07双泵透析机行血液透析治疗,通路为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用水为双重反渗水,透析液为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流量保持为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膜面积1.6 m2。
A组:每周血液透析两次,4.5 h/次,灌流每月1次。B组:每周血液透析两次,4 h/次,灌流每月1次。C组:每周血液透析3次,4 h/次,灌流每月1次。持续治疗6个月。
1.4观察指标
①营养指标。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集静脉血液4 mL,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指标水平。②炎症指标。3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均进行静脉采血,采血经离心机离心分离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指标水平。③并发症。比较3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高血压、感染、尿毒症脑病、透析中并发症(低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评价治疗方式的安全性。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营养指标、炎症指标)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并发症)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治疗后,3组ALB、PA、Hb水平较治疗前提高,A组营养指标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中A组各项炎症指标水平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组与C组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ESRD的重要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6]。而透析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负担,故需要选用合理的透析方式[7]。本研究中,治疗后3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但A组指标水平提高最明显,与C组相当,B组的指标升高幅度最小。如此表明选择每周透析两次,4.5 h/次的透析方式用于基层医院ESRD的干预,能够更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透析时间能更有效地清除代谢废物,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ESRD患者的机体存在微炎症状态,在补体、内毒素、免疫复合物以及化学物质刺激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得机体大量释放hs-CRP、TNF-α、IL-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8-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组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A组炎症指标降低最明显,与B组相比更优(P均<0.05),而与C组相当(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26%)明显低于B组(28.89%)与C组(30.19%)(P均<0.05),B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均>0.05)。表明对于ESRD患者,选择每周透析两次,4.5 h/次的透析方式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针对患者的透析治疗,采取延长单次透析时间且控制透析频率的方案,能更有效地清除机体代谢废物,改善微循环状态,保护患者心肌以及肝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12]。张育安等[12]研究显示,选择每周两次透析方式,观察组随访12个月与24个月肾小球过滤率、残余肾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每周两次透析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基层医院ESRD患者,选择每周透析两次,4.5 h/次的透析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减少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栗利.不同腹膜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肾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9):18-20,27.
[2]霍迪,姚雅茹,陈卫东,等.接受不同透析方式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22,21(12):888-892.
[3]王晓星,张晓雅,苗金红,等.决策辅助在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方式选择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22,21(6):456-460.
[4]武黎平,成杰,李剑,等.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21,34(10):1101-1105.
[5]苏东美,朱雪丽,任文,等.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行不同透析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COX回归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12):1091-1093.
[6]冷水莲,任爱华,孙晓旻.不同透析方式对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冠状动脉钙化以及脂质代谢影响的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0):3282-3284.
[7]王爱兵,胡文博,王宁宁,等.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透析方式对心肌损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5):774-779.
[8]梁辑.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1):52-54.
[9]胡志伟.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40(3):496-498.
[10]仲海峰,黄新忠,周永华,等.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47(2):184-187.
[11]李丹妮.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15(4):473-475.
[12]张育安,陈波,吴成云.有残余肾功能患者每周2次和3次血液透析对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21,49(4):93-9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