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分,护理前后照顾者照护能力[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评分、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身状况、院外应对能力、疾病知识、预期社会支持等RHD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调整个人及照顾需求、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处理个人情绪需要等FCT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应用于老年COPD患者可提高出院准备度、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照顾者照护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适时模式;出院准备服务;出院准备度;照顾者照护能力;生命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可引起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1]。老年COPD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家属承担主要的照护责任,但因照顾者疾病相关知识有限,照护能力低下,患者再入院率较高[2]。出院准备服务可满足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连续性照护需求。适时模式则是依据疾病不同阶段提供的针对性健康指导[3]。本文观察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COPD诊断标准[4];年龄≥60岁;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标准;有固定照顾者。排除标准:合并卒中、冠心病、呼吸衰竭等疾病;合并认知、视听障碍;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20191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71.33±4.56)岁;体质量指数20.6~28.3 kg/m2,平均(24.57±1.35)kg/m2;病程1~7年,平均(4.36±1.22)年。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1~82岁,平均(71.86±4.**)岁;体质量指数21.9~27.7 kg/m2,平均(24.54±1.70)kg/m2;病程1~6年,平均(4.30±0.8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COPD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予以鼓励和支持;强化用药指导,告知用药方法及常见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发放出院指导手册,交代居家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1次/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1)评估。收集患者及其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认知水平等,重点评估照顾者的照护能力。(2)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急性期(入院1~3 d)、稳定期(入院4~7 d)、出院准备期(出院前1~2 d)、调整期(出院后1个月)、适应期(出院后2~3个月)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制订护理计划。(3)执行。①急性期: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况,通过播放视频、讲解健康手册等方式,向其讲解COPD的病因、急性加重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病情稳定后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与患者**,了解其心理状态,针对性予以情感和精神支持,说明积极心态对病情转归的意义,并列举预后良好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心,同时嘱照顾者多陪伴患者。②稳定期:抬高患者床头45°,之后帮助其逐渐过渡至床旁坐起、下床活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立式呼吸等呼吸训练,20 min/次,2次/d。③出院准备期:了解照顾者的角色准备需求、居家康复需求,以此为依据制订居家护理单,包括饮食、用药、病情观察等方面;与患者及其照顾者讨论制订针对性居家康复计划,制作计划表,列出具体锻炼项目,包括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运动锻炼(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并标明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及相关注意事项,计划表打印后分发给照顾者,嘱照顾者根据表格内容实施照护;出院前1周,对照顾者进行COPD护理知识宣教,示范护理操作方法,并解答其疑问;创建交流群,邀请患者及其照顾者进群。④调整期:每周在交流群内以文字或图文结合的形式推送疾病康复知识,发送配有语音讲解的训练视频,引导患者或照顾者在群内分享经验。⑤适应期:指导照顾者帮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并陪同其参加社会活动。

  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后3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评分。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评估,出院前4 h内指导患者填写,量表包括自身状况(7个条目)、院外应对能力(3个条目)、疾病知识(8个条目)、预期社会支持(4个条目)4个维度,每个条目0~10分,其中条目3、6为反向计分,评分越高表明出院准备度越高。(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照顾者照护能力评分。采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评估,包括调整个人及照顾需求、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处理个人情绪需要5个维度,每个维度各5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总分0~50分,评分越低表明照顾者照护能力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估,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总分0~100分,75~100分为非常满意,50~74分为满意,0~4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出院准备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自身状况、院外应对能力、疾病知识、预期社会支持等RHD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照顾者照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FCTI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调整个人及照顾需求、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处理个人情绪需要等FCT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老年COPD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但照顾者照护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5]。

  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可根据患者疾病发展阶段,使其获得照顾者适宜的、高水平的照护[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自身状况、院外应对能力、疾病知识、预期社会支持等RHD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在急性期重视患者的认知与情感需求,通过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并予以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可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8];在稳定期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在出院准备期制订居家康复计划,可帮助患者做好出院准备,从而提高其出院准备度评分[9]。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调整个人及照顾需求、适应照顾角色、应变及提供协助、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处理个人情绪需要等FCT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评估照顾者的照护能力,使照顾者参与患者居家康复计划的制订,并对照顾者进行COPD护理知识宣教,可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能力[10]。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在出院准备期了解家庭照护需求,制订全面的康复计划,有利于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质量,加速患者疾病康复;并在疾病适应期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可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11]。

  综上所述,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应用于老年COPD患者可提高出院准备度、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照顾者照护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杜坚宗,陆晓玲,吴万振,等.肺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绪及主客观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30(4):299-304.

  [2]李韦.视频健康教育结合积极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康复依从性、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1):2812-2820.

  [3]张淑芳,赵素琴.基于适时干预模式的出院计划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5):277-279.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1):856-870.

  [5]姚文杰,许凤琴,张洁,等.基于健康*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7):29-34.

  [6]蔡小琼,张晓莉.以Cameron适时理论为基础的全程干预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151-155.

  [7]冯冬冬.Cameron适时理论导向的全程干预模式对COPD稳定期患者家属照护水平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3):363-3.

  [8]黄海珊,李玲,张柯柯.基于适时模式的出院准备服务提升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的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2,17(12):714-717.

  [9]马佳楚,商临萍,李淑花,等.COPD再入院病人出院准备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1,35(17):3144-3148.

  [10]裴永菊,谢舒棠,席芳,等.基于社区联动的出院准备计划在COPD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0):4073-4078.

  [11]王娇,弓玉红,商临萍,等.基于适时模式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全周期照护需求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2,36(4):731-73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