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传统MBA教学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即通过课堂教学讲授管理学理论,进而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但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能否为商业实践和战略决策提供全部的背景知识和决策依据还有待商榷。本文结合复杂性理论和三层循环学习理论教育学前沿研究,将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调研融入企业参访,为学生设置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制任务,以期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完善MBA教学实践、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赋能产业。
[关键词]MBA教育;产教融合;三层循环学习理论
0引言
目前,面临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以及正在变化的全球产业链格局,我国亟须优秀的管理人才帮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规模经济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这也为MBA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持续保持面向未来的竞争力、如何应对当下的不确定性、从变化中寻找机遇、在转型中博出成绩,成为MBA人才培养的新课题[2]。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应统筹职业教育、推进教育协同创新、优化职业教育定位、加强产教融合、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应对时代变化,将产教融合的指导方针融入MBA的教育实践,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1 MBA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传统MBA教学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即通过课堂教学讲授管理学理论,进而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3]。但传统的管理学理论真的能够为商业实践和战略决策提供全部的背景知识和决策依据吗?这是一个关键的未经验证的假设。如果我们置身于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构建下的模型世界,所有可获得的资源能够根据已知的商业目标进行严格分配,那么所有的商业行为和战略决策可以完全被管理学理论涵盖。可当下的时代存在太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巨大的鸿沟。
(1)传统MBA教学的问题之一,在于学术贡献和商业价值创造之间的不平衡[4]。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追求的是一般性,是稳定的、值得被抽象化并用理论加以解释的内容,而对于这种二元论观点来说,变化只是数据噪声,是无法被模型拟合的扰动,应该去除它们,才能总结出简洁漂亮、易于理解的理论。但现实的商业社会是复杂的,那些被传统理论模型所摒弃的“噪声”,正是决定着这个复杂商业时代成败的关键。
当2015年的互联网经济提出了“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新型盈利模式时,我们的MBA教育应该意识到面对这个纷繁复杂、波诡云谲的商业时代,对于商业世界运作的解释权不应再掌握于这些大而化之的模型手里。流动和变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商业世界的本质,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不再根据规则,像电脑编程一样可以预测。复杂性理论认为,稳定和变化是耦合交织的,所有人类行为都是依据环境而变的,并潜藏着分析和研究价值[5]。管理者应更多关注于变化、异常、不能被理论所解释的商业现象,这才是复杂性的所在。复杂性理论要求管理者有把一个事件进行多要素拆分的能力,而不是大而化之地把事件当成一个整体,抓一般规律,丢掉所有细节。事件细节里,不同部门人的行为、预期和商业交互也是理解商业逻辑的重要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经济管理学理论很擅长事后分析,将新事件归纳总结于模型之中,但很难在事前准确判断决策,这就是模型拟合的问题所在。
(2)MBA教育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培养的核心就在于,MBA教育直指实践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学生不是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学者,而是要投身于国家实业发展的洪流中,成为在现实商业社会中博弈权衡的企业管理者。因此,对于理论的教学固然重要,但在MBA创新教学的实践里,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对于经典理论的批判性思考意识。在学术发展的历史上,管理学的理论也是一代代学术泰斗根据对所处时代的观察和思考,积累沉淀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理论。没有一个管理学理论是永恒不变、永远正确的。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地域、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更有其特殊性,这更决定了我们对于西方经典管理学理论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学习理论形成背后的思考方式和视角,深入理解如何以管理学的思维去理解和分析商业世界;另一方面对于结论本身保持警惕,了解所有研究都有局限性,没有任何结论是完全普适且通用的。
(3)传统MBA教学的另一关键问题在于,企业管理运作的语言体系与MBA学术化的语言体系不同。为对复杂性理论进行拓展,将三层循环学习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一层循环学习理论提出管理者应对变化做出系统性反思和行为计划,聚焦于“企业是否做对了”;二层循环学习理论要求改变组织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聚焦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找对了”;而三层循环学习理论则更进一步要求,管理者需要了解所面临问题困境的多样性,把所有部门工作者所掌握的信息、思维方式都汇聚起来,聚焦于“企业是如何判定对错的”。对于决策过程的分析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仅依靠商业直觉来把握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是危险且致命的。企业发展面临大大小小的决策,企业管理者很难在每个决策中都实现最优解。但对决策过程的记录、梳理、分析、复盘,有助于管理者在一步步决策中不断升级迭代自己的决策模型,了解自己次优决策背后所忽略的信息和战略考量视角,在后期的决策中不断补足和完善。
(4)三层循环学习理论有利于深化分析和理解商业运作的复杂性,为决策和判断提供更多的思考维度,而其中强调了一个商业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人员掌握信息和思考视角的不同,强调信息共享对于了解事物全貌、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性。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有效沟通,即运用企业中所有人员都能理解的语言进行信息搜集。而传统MBA教学过于拘泥于管理理论的专业术语,企图用这些术语打造出管理者区别于普通工作者的精英和高效,但这种区别不利于管理者在变化的时代中搜集全局信息。因此,MBA教育的创新与升级在于,勇于走出专业术语所创造的学术象牙塔,强调打通企业内部的交流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自上而下的共享。在面临时代的变化、消费习惯的改变时,往往一线工作的业务员会比统筹全局的职业经理人更优先感知和察觉到市场的变动。如果管理者不能快速搜集到一线信息并作出策略转变,则无法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进而形成先发优势,只能被迫做市场的跟随者,在竞争中勉强求生。
2 MBA教学实践探索
在当下时代,MBA所培养的不应是一个单一的技术工种,而是有自驱力,适应环境变化,能够在不熟悉的环境和领域作出恰当决策的管理人员。所以,MBA教学的首要改变是将课堂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转型成由学生主导的自驱型教学模式。教育者的角色只是引导学生思路的展开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决策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教育的重点是情绪引导和思路引导,而非理论知识的灌输。
(1)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在变化的时代,能够高效搜集信息并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管理者应具备深入研读政策报告、上市公司财报等,并从其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整理分析的能力。政策报告是国家战略方针的结晶,代表着未来的公共资源流向,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整体趋势;而公司财报,则让管理者能够从数据层面,更直观、具体地对行业聚集情况、竞争强度等有深入的了解。通过这些信息,管理者能够识别市场风险,甚至寻找到应对风险的管理良策,而这些都是企业在变化中生存的立身之本。
同时,在MBA课程培养体系中,应加大行业调研报告、政策报告等课题研究作业。为适应未来时代的发展,管理者必须学会从纷繁复杂的外部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结合自身优势特征,寻找机会和规避风险。对外部变化的敏锐感知和深度思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优秀管理者的必备技能。而通过梳理行业信息,完成行业调研报告和政策分析报告等课程任务,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对于信息的敏感度、快速捕捉以及对信息进行梳理和深度分析的能力。同时,行业调研报告和政策报告的撰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的商业分析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框架,厘清要素的优先级,确定决策的核心影响因素。
(2)为学生设置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制任务。项目制任务(PBL)是指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方法,强调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目标问题和一些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摸索、完成任务。正如上文所强调的,不确定性时代的MBA教育更应该侧重的,不仅是管理学理论的教学,而是在不同的商业情境下,学生对一个问题各个层面的信息搜集、问题思考和决策判断。管理者需要了解到,传统管理学理论解释不了的部分,不是噪声,而是与背后所涉及的人、社会环境、过往经历、价值取向等息息相关。通过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观察、反思和分享形成新的概念、方法和实践,在新的环境中对形成的想法进行实践检测,不断迭代升级。因此,在MBA教学实践中,通过项目制任务导向,让学生在学习阶段重复体验自己实际完成一个商业任务,尝试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大小问题,学生能够对真实的问题解决有更深刻的感知和认识,并且提高通过资源整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入圆桌案例分析试点课程。参考哈佛商学院的圆桌案例讨论课程设计,提前一周将20页A4纸左右的案例发放给学生,先由学生自行阅读和分组讨论。随后在圆桌讨论课堂上,每组学生将进行案例中相应的角色扮演,以特定角色为视角,参与讨论,共同制定问题的解决方式。这一教学形式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好课堂教学核心和学生发散发言之间的平衡,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足够挑战性和足够鼓励支持的发言环境。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把控讨论节奏,确保学生的讨论都围绕主题,并进行实时点评、概括和发言分析。
圆桌案例讨论的核心在于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参与到具体的商业案例中,并且在其中代入一个角色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教学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商业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全局,了解其他角色的意图和关注重心,而不是仅以自己的视角单薄片面地思考问题。具备足够的抗压能力,能够快速厘清自己所处的现状和做具体决策的优势损失,清晰准确地向合作方阐明自己的意图以及决策原因,是优秀管理者的必备技能。
3总结
面对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MBA教学法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培养能适应时代的优秀管理人才。本文将时代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和传统MBA教学模式中的二元论相对比,指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并进一步依据复杂性理论和三层循环学习理论等教育学前沿理论进行了实践探索,希望能够为完善MBA教学实践、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赋能产业提供有益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许俊强,廖林清,罗云云,等.服务社会需求实施产教融合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7):145-153.
[2]贺随波,刘俊起.服务需求创新模式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二年总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1-6.
[3]林传红,李万莲,戴强.协同创新视角下专硕“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以安徽财经大学MBA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5):29-33.
[4]TSOUKAS H.Don’t simplify,complexify:From disjuctive to conjunctive theorising and management stud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7,54(2):132-153.
[5]STOSZKOWSKI J,COLLINS D.Nirvana or never-neverland:Does heutagogy have a place in coach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Sports Coaching Journal,2017,4(3):353-35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