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方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时间指标、并发症、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急诊转送至手术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卡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均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GCS评分、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可提高抢救效果,还可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危机管理理论全方位急诊护理急救效率

  创伤性颅脑损伤作为常见急诊病例,该疾病发病危急,并且发病率较高,具有病情进展迅速和病情严重的特点,多由失足跌倒、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引起,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患者常常表现出颅内血肿、脑出血和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部分患者还存在代谢紊乱,严重情况下会造成脑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对于该类疾病来说,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十分重要,而急诊救治的关键则在于急救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并尽快安排手术,以此促进患者的康复[1]。但在常规护理中,由于生命体征监测不准确、医疗器械准备不完善,故而导致出现护理差错,使得患者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科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开展护理,能强化护理环节的衔接性和连续性,从而将急救效果大大提升[2-3]。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方位急诊护理的应用优势,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标准:和临床有关神经外科疾病的相关标准具有一致性[4];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得分3~7分,且昏迷时间在20 min以上。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和免疫系统疾病;脏器伴有严重损伤情况;感染程度严重;合并多发伤。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63±3.5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落伤20例,跌倒8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96±3.0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坠落伤20例,跌倒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取了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且获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为20230109)。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具体内容: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给予其一系列对症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等,并及时通知手术医生,以此完成病情交接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方位急诊护理。(1)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为急诊科护士和护士长,加强小组成员的安全风险宣教,以微信、健康讲座等形式开展,使小组成员能掌握急救相关知识;此外,小组成员需要回顾以往经典案例,以此了解疾病的风险及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每位成员的危机意识;加强小组成员的规范化培训,准备好抢救需要的器械、药品和各类物品,并仔细检查和核对,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2)预防措施的制定:全面评估患者的伤情,并结合其具体情况,分析护理风险,同时完善抢救流程,准备好抢救的物品,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时间进行分类,予以不同的处理对策,并加强院前、院内的交接管理,使急诊科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在转运途中,需要将可能用到的急救物品准备齐全,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部,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另外,需要为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利用套管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其止血、脱水和抗炎等对症治疗,合理设置滴速,避免速度过快导致的脑肺水肿,对于甘露醇等高渗脱水剂,则需要进行快速输注,严格控制在30 min内;另外需要加强意外事件的管理,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管理计划。(3)急诊护理:①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如皮肤的温度、血压水平变化、呼吸、脉搏、意识状态等,并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每隔半小时监测1次以上指标,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针对全身循环状态不佳、脑组织血流灌流者,患者往往会出现表情淡漠和烦躁不安表现,则提示患者存在休克和循环血量不足征象,其中患者的皮肤的色泽和温度则是体表灌流的重要标志,当患者四肢皮肤发凉、面色苍白时,则提示患者循环血量不足,应观察患者的脉率,再观察其血压水平变化;另外需要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观察其尿量,若尿量<40 mL/h,需要引起重视,并对患者进行体液的补充,碱化尿液,利于毒性物质的排出,或遵医嘱给予其氧自由基清除剂,减轻对肾脏的损害。②颅内高压的处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一共2条,其中一条用于快速滴注甘露醇的大通道,另一条则用于激素类药品、利尿剂等抢救药品的输入;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来说,若出现双侧瞳孔放大表现,则需要警惕为晚期脑疝,协助医生完成抢救。③术前准备:对于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需要与手术室护士取得联系,并做好交接工作,同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包括药敏试验、备皮、配血和验血等,并护送患者进手术室。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时间指标:比较两组确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急诊转送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并发症:在患者出院前,比较两组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3)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时昏迷程度、神经损伤程度及健康状况。采用GCS评估昏迷程度,该量表共包含3个维度,满分15分,得分小于8分,提示昏迷;得分在9~11分提示存在中度意识障碍;得分在12~14分,表示存在轻度意识障碍;得分在15分,表示意识清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损伤程度,满分为42分,得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比。采用卡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估健康状况,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确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急诊转送至手术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入院时、出院时相关指标比较

  出院时,两组GCS评分、KP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GCS评分、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颅脑损伤往往存在病情复杂且严重的特点,特别对于创伤型病例,其颅内的血肿可对血管和神经造成压迫,使得大脑组织出现缺氧和缺血,造成神经功能损伤,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意识障碍,一旦出现大出血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水盐代谢紊乱情况,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救治十分重要,而抢救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能影响患者的抢救效率,还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5-7]。在传统的急救模式中,主要是对其开展基础的急救护理,并安排手术治疗,但由于该疾病一般为突发事件,在常规护理中,往往存在医疗器械准备不完善、生命体征观察不准确等情况,导致其救治的时效性受到影响。危机管理主要是通过加强人员的培训,并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对救治的各项流程进行优化,以此达到提高急救效率的目的[8]。

  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确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急诊转送至手术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由此提示,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方位急诊护理能提高急救效率,还可预防并发症。其原因在于:该种护理模式通过加强小组成员的培训,使其能对疾病存在的风险有充分的认知,使其危机意识得以提高,并且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制定预警机制和管理方案,可进一步降低抢救的危险性,使抢救效率得到提升,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9-11]。另外,该种护理手段作为新型模式,其对于突发事件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使处理危机事件所需时间大幅缩短,以此将抢救护理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12]。

  本研究中,出院时,两组GCS评分、KP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GCS评分、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方位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还能减轻其昏迷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此促进其早期康复[13]。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在于:该种护理模式主要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并遵循循证医学,通过结合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护理,能实现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身心功能恢复的目的。危机管理通过要求护士掌握颅脑损伤的病情特点,并且和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患者开展全方位的急诊护理,使患者及时接受救治,以此促进其疾病的转归[14]。另外,该种护理模式还可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改善,使其能早期确诊和接受治疗,并且在护理过程中提前了解危机事件,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时间进行计划性的预测,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可做出快速的反应,能避免病情的恶化,以最大限度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害性,以此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在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中,护士的业务技能是否熟练十分重要,并且护士敏捷、快速的应急能力也可对抢救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要求护士需要保持细致、谨慎的态度,特别对于危重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并能及时开展多项急救操作,如输血和输液、吸氧和吸痰、建立静脉通路等,加强培训护士的抢救技能,能对医嘱准确无误的执行,以此保证急救工作顺利完成[15]。

  综上所述,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全方位急诊护理能大大提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效率,还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参考文献

  [1]胡婧,童宇平,杜娟,等.行动研究法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准备度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7):1554-1558,1562.

  [2]王淑艳,高洪涛.整体护理联合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护理价值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5):697-700.

  [3]朱伟,樊落,李丹,等.ICU护士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目标体温管理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22):1739-1746.

  [4]ESCAMILLA-OCANAS C E,ALBORES-IBARRA N.Current status and outlook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therapeutic hypothermia,and barbiturates[J].Neurologia,2023,38(5):357-363.

  [5]徐慧云,高飞,党忠萍.手术室与病房护理相衔接的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3,47(5):799-800.

  [6]康慧敏,管义祥,戎捷骊,等.八步流程下的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6):793-796.

  [7]佟洋,李艳春,解宏伟,等.预防性护理模式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4,31(1):128-131.

  [8]张剑丰,陈兴祥,邵弘毅.添加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胃肠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J].浙江医学,2023,45(11):1182-1185.

  [9]WEITING C,XIA Z,XIUXIU Y,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on ultrasound for the detection of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iomedical Reports,2023,19(6):103.

  [10]胡婧,童宇平,杜娟,等.适应性领导理论在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20):3744-3749.

  [11]赵霞,陆娟,王晓东,等.基于急诊实验室指标建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预测模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3):37-42.

  [12]杨思伟,袁圆,宋训君.RDW、PDW与su-PAR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3,51(2):292-294,298.

  [13]YANG S L,MARGOT K,NANCY T,et al.Association of early Dexmedetomidine utilization with clin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following moderate-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transforming clinical research and knowledg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udy[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3,52(4):607-617.

  [14]解娇,李锦平,张伟.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4):810-818.

  [15]NWIZU M,WEINER T,DOWNS T,et al.Impact of triage systems on time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J/OL].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3,66(3):e304-e31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