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0月尤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3例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乳房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8.00%,乳房肿块消失、体温恢复、乳汁分泌通畅、乳房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发热红肿、畏寒无力、乳头溢液、体温升高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瓜蒌牛蒡汤穴位按摩炎症
急性乳腺炎发病率较高,是产后哺乳期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以乳房红、痛、肿、热为典型症状,可伴随寒战、高热等,及时有效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急性乳腺炎病因主要是乳汁淤积,与乳头发育不良、乳汁排空障碍、乳管不通等有关[1-2]。急性乳腺炎如果未能及时治疗,不易取得理想疗效,随着炎症进展可引发乳腺脓肿,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损害[3]。西医治疗急性乳腺炎以抗生素为主,但由于临床抗生素滥用情况存在,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不同,总体疗效欠佳[4]。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中医辨证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属于“乳痛”范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是病因病机,治法使用活血化淤、消肿通乳法[5]。瓜蒌牛蒡汤具有通乳散结的功效,采取加减方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乳汁疏通[6]。本研究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0月尤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3例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探究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0月尤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3例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产后哺乳期出现乳房疼痛、肿胀、高热;②意识良好。(2)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存在精神疾病;⑤脓肿形成;⑥自动出院。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与研究组(n=53)。对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24±1.15)岁;病程2~4d,平均病程(3.01±0.12)d;初产妇38例,经产妇12例;体重指数21.2~24.6 kg/m2,平均体重指数(22.57±0.15)kg/m2。研究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27±1.12)岁;病程2~4 d,平均病程(2.96±0.15)d;初产妇40例,经产妇13例;体重指数21.4~24.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2.60±0.13)kg/m2。本研究经尤溪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注射用青霉素钠[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377,规格:0.48 g(80万单位)]240万单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310,规格:100 mL∶0.9 g)100 mL静脉滴注,2次/d;皮试阳性或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改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3531,规格:0.5 g)2.0 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治疗7 d。
1.2.2研究组
给予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1)瓜蒌牛蒡汤加减:瓜蒌仁15 g,牛蒡子15 g,金银花12 g,连翘12 g,黄芩10 g,皂角刺10 g,天花粉15 g,陈皮10 g,柴胡10 g,生栀子10 g,青皮10g,生甘草6 g,乳房肿块明显者当归10 g,赤芍10 g,桃仁10 g;回乳者加焦麦芽30 g,焦山楂30 g;乳汁壅滞者加王不留行10 g,路路通10 g。将上述饮片放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 cm,浸泡30~60 min,武火烧至沸腾,转文火煎煮40 min,煮取200 mL;二煎时加水超过药渣1~2 cm,煮取200 mL;两次药液混匀,早、晚餐后各温服200 mL,1剂/d。治疗7 d。(2)穴位按摩:选取乳根、三阴交、膻中穴等穴位,均匀涂抹凡士林后,对穴位进行点揉,力度适中。对患者乳房进行轻揉,时间5 min。然后对乳晕进行挤按,使用拇指从乳根开始,向乳头方向进行乳房肿块的抹推。20~30 min/次,1次/d。治疗7 d。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乳房疼痛程度。
1.3.1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患者乳房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乳汁排出正常,为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乳汁淤积情况改善,为有效。症状无好转,乳汁淤积情况未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两组乳房肿块消失、体温恢复、乳汁分泌通畅及乳房疼痛消失时间。
1.3.3炎症因子治疗
前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3 mL,以2 500 r/min离心10 min,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
1.3.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
前后评价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发热红肿、畏寒无力、乳头溢液、体温升高,评分0~3分,分别对应症状无、轻、中、重。1.3.5乳房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乳房疼痛程度,评分0~10分,评分与疼痛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乳房肿块消失、体温恢复、乳汁分泌通畅、乳房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WB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发热红肿、畏寒无力、乳头溢液、体温升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病,多数为产后妇女,乳汁淤积是主要病因。疾病发生后会引起乳房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炎症逐渐加重,会增加治疗难度,症状加重,不利于产后康复,危害性大[7]。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病情发展、控制炎症进展,从而减轻疾病症状。临床治疗以消除感染、排空乳汁为根本原则,使用抗生素可获得良好效果。抗生素可以有效将感染消除,减轻、消除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炎症因子对乳腺组织的刺激,改善症状[8]。但是,抗生素无法排空乳汁,对乳汁淤积情况无明显改善作用,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探索有效排空乳汁的治疗方案。中药方剂、手法按摩在急性乳腺炎中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在女性哺乳期有较高发生率,因为生理因素导致乳汁无法有效排空,在乳腺淤积,形成炎症病灶,引发一系列疾病症状[9]。从中医角度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有关[10]。结合患者实际表现,治法上要强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11]。瓜蒌牛蒡汤出自《医宗金鉴》,方中瓜蒌仁具有清热疗痈、消肿散结之功效[12],凡“一切肺痈、肠痈、乳痈之属火者,尤为相宜”(《本草便读》);牛蒡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亦有清降之性,能外散其热,内泄其毒,具有清热解毒之效。金银花、连翘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痈[13]。天花粉与皂角可以消肿、排脓。黄芩、生栀子清热、解毒、泻火。柴胡疏肝退热。青皮、陈皮行气化滞,生甘草补气解毒、调和诸药。中药饮片与穴位按摩合用可以对患者经络有效疏通,散结、解毒、止痛。治疗时可以根据症状不同进行中药加减,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用药针对性强,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4]。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炎症反应。按摩乳腺可以疏通血管、乳腺管,对乳汁的排空起到促进作用[15]。在瓜蒌牛蒡汤加减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可以充分发挥中医方剂、手法按摩的治疗作用,获得协同增效的效果。
本研究中,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于小梅[16]研究中,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81±0.98)d、乳房疼痛发热时间(5.68±2.84)d,均比对照组的(5.65±1.07)d、(8.62±3.52)d短。提示乳汁淤积性乳腺炎使用瓜蒌牛蒡汤加减方案配合穴位按摩,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分析原因:瓜蒌牛蒡汤加减可以消肿、止痛、散结,减轻疾病症状[17]。穴位按摩可以使乳腺血流量增加,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经络疏通,加速乳汁的排空[18]。联合治疗一方面消除炎症,一方面排空乳汁,消除了病因,缩短了症状消失时间。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WBC、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中药方剂可以疏通经络、消肿、止痛,与抗生素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抗炎效果,减轻炎症症状。穴位按摩可以将新鲜血液引至炎症病灶部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炎症吸收[19]。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炎症因子对乳腺的持续刺激是引发一系列症状的原因。炎症病灶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乳汁淤积。瓜蒌牛蒡汤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药物作用包括解毒、清热、消肿、散结等。配合穴位按摩能加快乳汁排空,避免乳汁淤积,改善疾病症状。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瓜蒌牛蒡汤具有消肿、止痛功效。穴位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疏通乳腺,通则不痛。
综上所述,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龙天柱,姚育芝,扶本洁,等.五步法综合疏通方案治疗哺乳期乳汁淤积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17):3173-3176.
[2]禹宏,徐毛毛,王晓晓,等.中药外敷、穴位按摩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对血清IgG、IgM、IgA表达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7):146-149.
[3]金丽华,郑会玲,叶慧君,等.瓜蒌消痈汤联合无痛通乳手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35例回顾性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23,58(6):425-427.
[4]李瑶.中医热敷、按摩联合乳腺病治疗仪对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炎症及乳汁分泌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3,44(4):328-332.
[5]杨文娇.乳房手法按摩联合抗生素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1):42-43.
[6]王莉萍,郑丹丹,储继军.仿生物电刺激序贯循经按摩乳房经穴治疗产后乳腺炎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2(3):19-24.
[7]胡翠萍.针刺联合推拿揉散排乳法对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3,32(1):93-95.
[8]陈宏,李苏娜,刘可欣,等.耳穴贴压联合手法按摩排乳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23,37(1):57-58.
[9]于华娜,梅雅倩,马晓青.食疗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泌乳的促进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65-67.
[10]张星萍,陈璐,邱彩娟,等.手法按摩联合乳管灌洗在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6):100-104.
[11]高桂艳,史立波,步玉辉,等.手法按摩联合冷热敷交替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24):3444-3448.
[12]邹芳芳,李伟,廖朝青.大黄、芒硝外敷联合瓜蒌牛蒡汤治疗乳痈的疗效研究[J].药品评价,2022,19(13):790-792.
[13]张沉沉,秦晔.浅析联合疗法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气滞热壅型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2,37(9):1573-1575.
[14]潘志欣,沈秀华,汤亚静,等.瓜蒌牛蒡汤内服联合红外线照射和通乳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对肿块消失时间、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医研究,2022,35(5):61-65.
[15]李凡凡.中医药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进展[J].山西中医,2022,38(4):67-68.
[16]于小梅.瓜蒌牛蒡汤配合乳腺疏通按摩对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疼痛程度及肿块情况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1,36(19):3271-3273.
[17]陈昱君,朱永军.消痈膏联合内服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7):1884-1886,1890.
[18]刘师,赵华明,高洋.瓜蒌牛蒡汤合阳和汤与中药外敷联合应用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患者炎症介质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11):110-112,116.
[19]陆宇云,黄梅,吴代陆.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7):979-98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