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People of Achievement Workbook Extension Workshop文学阅读赏析课。该板块呈现了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单元主题的课文Three Days to See(Adapted),它节选自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旨在启迪学生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文本以自传体的方式介绍了失明的海伦·凯勒希望自己能拥有三天光明,想用这三天时间观察世界,看想看的人和物;语言精练优美,情感充沛丰盈,值得读者反复品读,咀嚼生命的厚重,遇见更好的自己。

  该文本是从必修到选修阶段的过渡,承载着本单元achievement和success主题意义的延伸,是对单元主题更深入的探索。教师要借助名著阅读,拓展语言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该文本教学是对整个单元主题的延伸,因此定位本堂课为读书分享会。在学生充分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教师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让其充分沟通、交流,促进其深度思考,建立语言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拓展思维和提升认知的目的。思维品质的锻炼和提升也是此次读书分享会努力的方向。这一点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的维度。

  课前,通过深度阅读和剖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表达自己感悟的欲望。课上,教师让学生自由畅谈对作者写作意图、语言风格的体会及读书感悟和收获,帮助他们克服对整本书阅读的恐惧,鼓励其从篇章阅读向整本书阅读过渡;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阅读氛围,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国际视野,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理论基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外国名著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并将“英语文学赏析”正式列为选修课程之一。

  在语言习得中,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者通过接触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逐步掌握目标语言。外国名著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地道的语言材料,有助于提高其语言水平。

  交互假说强调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通过与他人交流、互动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外国名著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与同伴互动,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在外国名著阅读中,学生可结合已有知识主动理解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逻辑、音乐、空间等,通过阅读外国名著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文本解读是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元素,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外国名著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从而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中,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美感、语感,提高语言学习兴趣,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英美文学课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英美国家的语言素材,使其熟悉并理解西方文化,这是其他文学作品无法替代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并推荐适合的外国名著,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学流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如预测情节发展、分析人物形象、总结主题思想等,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阅读效率。除了阅读外国名著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活动。这些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外国名著阅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在外国名著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使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提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及时反馈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对英语学习和外国文化的热爱。

  (三)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


  学生来自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积极的合作精神及较强的思辨能力,学习态度端正,能够顺畅地完成关于常见话题和较深层次认知话题的英语输出任务。但是,学生受应试理念的影响大,需要教师帮助扭转观念—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做题,更要通过语言学习提高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有鉴于此,教师借助名著阅读给学生赋能,使其持续、深入地研读语篇,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改变长期以来“只注重分数、不注重素养提高”的语言学习观,调整学习观念。

  2.话题经验

  学生对单元主题“卓有成就的人物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并不陌生。本单元涉及不同领域的中外杰出人物,如屠呦呦、黄大年、爱因斯坦(Einstein)、简·古道尔(Jane Goodall)、海伦·凯勒(Helen Keller)等,讲述了他们在人生中遭遇的各种困难,以及他们是如何面对困境、迎接挑战并最终取得成功的。

  3.学习能力

  学生在导学案引领下,通过自主预习与教师答疑形成话题语境,能深入挖掘文本信息,再上升到自我认知层面,最终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准备


  教师提供两段关于作者生平信息的录像,让学生从中提取作者的背景信息;学生依据导学案,细致完成文本理解预习任务。

  (二)课堂导入

  由读书名言导入主题,教师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读书分享会。

  (三)了解作者

  依据课前预习任务,邀请学生代表在班级分享对作者的了解。

  (四)意义学习

  学生分享自己对难懂的词汇、句子、段落的理解,表达自己对作者态度、写作意图和弦外之音的感悟。

  (五)语言赏析

  学生分享对作者的语言表达、语言特点和文学手法的归纳和赏析。

  (六)认知拓展

  学生分析、总结作者的性格特点;教师引入作者的名言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学生畅谈自己深入阅读语篇后的认知提升和精神层面的进步;师生分享从作者身上学到的东西。

  (七)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总结文章或凭借自己的理解朗读文章并录音;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在语言学习、认知及精神层面有哪些收获和提升,以上选做一项即可。

  三、教学流程图(见下图)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阅读和课堂分享,学生能够深入交流对文章内容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2.分享和赏析作者语言的独特魅力和使用语言的策略;

  3.深层讨论学习该语篇的收获。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2.引导学生深层讨论学习该语篇后在认知和精神层面的收获,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


  1.教师提供两段关于海伦·凯勒生平信息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了解作者,并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渠道搜索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信息。

  2.教师让学生依据导学案细致完成文本理解预习任务,为课上全面解构和剖析文章作充分准备。

  【设计说明】导学案引领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词句、段落、段落大意、作者写作意图,赏析作者精美、生动的语言表述,为课上分享心得作好准备。

  (二)课中

  Step 1:Leading-in

  由读书名言导入主题,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读书分享会。

  Welcome to Today’s Reading Club.

  As we all know,reading furnishes the mind.Reading makes a full man.Reading a book is like 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finest men of past centuries.Today,we are going to communicate with Helen Keller about her classic work Three Days to See.(Adapted)

  【设计说明】创设“读书沙龙”情境,营造阅读氛围,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致,使其全身心地沉浸于书本,开始一次读书分享之旅。

  Step 2:Learning about Helen Keller

  依据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在班级分享对作者的了解。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author?Let’s learn about Helen Keller.

  What information have you collected?

  ①Birth and childhood

  ②Learning experience

  ③Honors and contributions

  ④What other information do you know about Helen Keller?

  The living words awakened her soul,gave her light and set her free.So much for the author.

  Next,let’s begin to chew and digest the passage.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形成结构化知识,借助文本、视频等多模态材料获取作者信息,为后续的阅读与分析作铺垫。(获取与梳理)

  Step 3:Understanding Helen’s Meaning

  学生分享自己对难懂的词汇、句子、段落的理解;学生表达自己对作者态度、写作意图和弦外之音的感悟。

  1.What’s your take on this sentence?(From word,to the whole sentence,to the author’s intention?)

  Do you agree with Helen Keller?

  I have often thought it would be a blessing if each human being were stricken blind and deaf for a few days at some time during his early adult life.

  2.How do you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Do you take Helen’s stand?

  How was it possible,I asked myself,to walk for an hour through the woods and see nothing worthy of note?

  3.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ird one?

  I have imagined what I should most like to see if I were given the use of my eyes,say for just three days.

  4.Can you illustrate the last sentence?

  Make the most of every sense;glory in all the facets of pleasure and beauty,which the world reveals to you through the several means of contact which Nature provides.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和情感两个维度全面解读语篇,掌握其字面含义和隐含意义,获取细节信息。(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Step 4:Appreciating Helen’s Language

  学生分享对作者的语言表达、语言特点和文学手法的归纳和赏析。

  Now lets appreciate Helen’s language.

  Conclude Helen’s language traits,writing strategy and the effects.

  (Delicate description;Imagery;Subjunctive mood;Parallelism...)

  【设计说明】根据语篇表层结构初步探究和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而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启发深度思考,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和应用等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

  Step 5:Expanding our World

  学生分析、总结作者的性格特点,引入作者的名言并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畅谈自己在深入阅读语篇后在认知和精神层面的提升;师生分享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

  1.What characteristics does Helen possess?

  (curious,vital/vigorous,adventurous,determined,strong-willed,perseverant/persistent,indomitable,tenacious,optimistic,positive...)

  2.What contributed to her strong will and persever-ance?

  Quote.

  Character cannot be developed in ease and quiet.Only through experience of trial and suffering can the soul be strengthened,ambition inspired,and success achieved.

  —Helen Keller

  3.What’s your take on the quote?

  (Adversity is a good schoolmaster.To thrive in calamity/adversity and to perish in soft living.Suffering leads to survival,while peace and happiness lead to death.)

  4.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is your cognitive concept expanded?

  (Including your understanding of your surrounding people,disabled people,yourself,nature,success as well as the society.)

  5.Wha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there between Helen and the other people of achievement in this unit,like Tu Youyou and Albert Einstein,etc?

  6.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Helen Keller?

  【设计说明】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背后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学生通过对作者经验和情感的迁移,能理性地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分析与理解、想象与创造)

  Step 6:Summary回顾课堂要点。

  【设计说明】学生再次回顾和总结语篇结构、写作技巧和主题意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Step 7:Assignment

  1.YOU CAN CHOOSE TO summarize the passage in your own words OR record the passage with your genuine feelings.It’s OPTIONAL.

  2.Write an essay on what touches you in the passage,regarding spiritual elevation,cognitive growth or English learning.

  七、教学反思

  (一)导读案促学生真读、深读、研读


  读书分享会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活跃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及表达观点的逻辑性都取决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为此,教师从要达到的思维高度和认知高度倒推并设计问题,让他们依据导学案多次阅读,从文本内容到作者写作意图,从语言特点到作者弦外之音,由浅入深,为读书分享会上的自由畅谈和真实表达作铺垫。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应在充分梳理语篇信息链的基础上生成促进学生语言、内容和思维协同发展的问题链,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活动链。因此,教师要基于语篇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帮助学生理顺文本内容,培养逻辑性思维;要围绕语篇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促进学生内化所学,逐步发展批判性思维;要超越语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鼓励学生想象,提升创造性思维。

  在主线问题链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螺旋上升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践行从获取与梳理文本信息到分析并建构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再到想象与创造(对文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开阔眼界,提升认知。

  (二)营造氛围促自由表达,巧设问题促认知拓展

  读书分享会营造了轻松的氛围,使师生、生生平等、充分、自由、民主地交流,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针对Expanding Our World这一拓展板块的目的和意义,设计了一系列螺旋上升的思维拓展和认知提升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理解文本背后作者想要传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通过作者经验和情感的迁移,学生能理性地表达真实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以大单元主题意义引领学生分析和整合本单元其他成功人物的人生经历,比较异同,形成独到见解。

  (三)长作业促读写结合

  本堂课采用长作业形式,包括朗读和书面作业,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促学策略,使学生在总结文章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语言和表达,运用阅读中掌握的语言。

  (四)精准教师定位

  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是他们自由表达观点的舞台,因此教师要充当鼓励者、倾听者、总结者、引导者,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聆听他们的观点并加以适当点拨和总结,教给其思考的方法,提升其思考的深度。

  (五)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通过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促进思维品质培养目标的达成。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提高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研究,加强语言学习,用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带动其他素养的提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