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振兴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学校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本文聚焦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提出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提升统筹管理层级、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等措施,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有效推动学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实施策略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管理者要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加强学校管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特色化办学,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快形成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良好格局,完成发展提升县中的使命。

  一、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1.打造精神家园,提振师生士气


  首先,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全校师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的全过程,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丰富教师的教育资源,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其次,充分挖掘当地及周边红色文化资源,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红色精神”这一主题,打造奋斗、拼搏、向上的校园环境,通过综合运用经典诵读、歌曲传唱、剧目创编、口述史访谈、博物馆纪念馆参访等方式,分层次构建红色文化师生实践课、校园必修课、社会公开课。此外,除了开展爱国活动,学校还要注重学生文明习惯养成,制订严格的校纪校规,开展文明礼仪的教育活动,规范学生各项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塑造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学校要加强校园值周值日工作,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管理,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品质。最后,积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美德,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将传统美德转化为可感知的、可体验的、可传递的活动和环境,如开展劳动实践、户外研学、讲座、演出等活动,创设传统美德专题校园环境等,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等优良的精神品质。

  2.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形象

  县中振兴需要以强大的精神文化为引领。许多成功的县中以自强不息、不甘落后、转危为机的勇气和魄力大力推进县中常规变革。县中需要以目标为引领,以精神为驱动,以实干为策略,让坚定的目标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学校转型升级。积极打造书香校园,促进新课程改革在学校范围内持续深入推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确保教师将新高考改革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长久、稳定、可持续向前发展。例如,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通过五峰讲坛和班主任论坛,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和专业指导水平,同时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学校开展阅读育人为主题的教师阅读研讨活动,鼓励教师身体力行地进行阅读,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使教师具备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通过打造书香校园,持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确保教师将“大语文”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主动推进学生阅读,以阅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人格品质、思想道德、身心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长久、稳定、可持续向前发展。
 

 
  3.打造幸福校园,优化学校环境

  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幸福、美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创造力,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同生共长和同向而行。首先,学校要关注教师的情绪状态,通过减轻教师负担,如精简会议、简化考核等举措,实施激励性措施,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依托名师工作室和骨干工作坊,强化教师榜样的专业影响力和学术领导力,让教师在专业素质发展、课程建设、学业评价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决定权和选择权。其次,学校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展现每个学生的风采,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建立自信心,激发自身潜力,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努力朝着目标奋斗。最后,学校还要做好校园环境建设工作,建设和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艺体楼等活动场馆,同时做好校园绿化工作,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拥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在学校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二、提升统筹管理层级,提高学校管理质量

  1.重视教师人才资源


  教师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是保证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应出台各种稳定教师队伍的强有力举措,包括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强化学校教师人才支撑。首先,要建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机制。学校要做到统筹优秀教师资源,让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带出更多优秀学生。其次,要为优秀教师建立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更加优化,使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在人,用更好的待遇留住优秀教师。再次,要为本校教师争取深造学习的机会,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最后,要不断为教师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条件,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住人才,让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

  2.组建优秀领导班子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对学校的发展提升起到决定作用。在组建学校领导班子时,校长要具备竞争意识,并做到对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立足学校发展实情,树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理念,最大程度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获取更大的办学效益。校长还应当有创新意识,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学校现状,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确保学校的发展路线始终契合时代发展,树立高水平、高质量、高要求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现代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体现学校独有的精神风貌。最后,校长还要有服务意识。学校的管理者本质上也是学校的服务者,校长要始终站在师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真正关心和理解学校师生,对教师和学生给予高度关注,以教师和学生作为制订各项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3.协同相关职能部门

  各部门协同统一也是学校实现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校长要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提升工作,认真研究和制订学校发展提升的行动计划。尤其在推进实际工作时,校长应当召集学校各部门举行座谈会,对问题展开调研,并听取各部门成员对学校建设和工作调整的意见与建议。学校安排设定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师和学业优秀的学生,并及早与各职能部门进行规划,有序开展招聘优秀教师、扩建校区、开设体育艺术场馆、建设教职工宿舍和食堂等一系列工作,各部门统一协调、齐心协力,全方位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真正将改善教师和学生待遇落到实处。

  三、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1.创设良好教育生态


  学校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通过强化源头治理和强化管理部门责任,改善办学薄弱环节,构建高水平的优质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突破生源不断流失的困境。强化源头治理时,要将原来的事后治理转变为事前治理,前移治理工作关口,实现治理工作的精细化和常态化,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治理,使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强化管理部门责任时,要做到消除大班额,控制大校额,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提高教师能力素养。同时,提高教师待遇,构建结构均衡、稳定的优质教师队伍,维持学校的长久稳定发展。

  2.坚持生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转变应试教育模式,聚焦学生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县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发展综合素养为导向,建立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视为学校教育行动指南。学校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始终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作为重要目标,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理解学生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优势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课程供给方面,学校要增强课程供给能力,满足学生的选科需求,并给予学生充分尊重,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突出学校重点课程群建设,真正使学校教育教学办出特色,办出活力。
 

 
  3.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极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革,构建良好的教改环境。首先,学校要积极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平台,集教学、教研、管理、评价于一体,为学校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可持续性保障。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吸纳全社会的优质教学资源,与发达地区学校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需求,主动与大城市高中结成帮扶对子,构建县中和大城市高中教学教研共同体,与名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和名校网络课堂活动,打造双师授课的教学新模式,学习发达地区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促进县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管理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实施策略。在实践中改进管理方法,深挖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全面推进特色化办学,努力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县域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着力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聚焦内涵,创新引领,协调统筹,切实打造县中教育新局面,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坤华.“三心”工作法:普通高中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2(Z2):45-47.

  [2]胡华.基于教师发展理论的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索[J].新课程,2021(36):231.

  [3]李新伟.顺应时代发展优化教学质量—浅析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4):27-28.

  [4]王玉环.“教是为了不教”思想下的高中思维发展提升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6):15-18.

  [5]丁玉祥.育人导向:新时代市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多重路径[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3(Z2):83-8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