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环节为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评价反馈。为促使学生积极体验,彰显其学习主体性,支架式教学模式将助力生物学教学进一步发展。文章以“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为例,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五大实践环节为立足点,详细阐述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促进生物学课堂教学实现提质增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支架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灵活运用情境、对话、讨论等环境要素建构出具有导向性、发展性的“支架”,旨在助推学生体验适宜的活动,并由此实现智力水平从一个高度发展到另外一个新高度的目标[1]。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环节包括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评价反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搭建支架助力学生完成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通过将评价反馈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了解学情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而学生在体验不同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知识、方法、能力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实现学习目标。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现实生活是生物学教学的“沃土”。大部分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观察身边事物,接触各种各样的生物学现象,建立了感性认知。已有的感性认知是学生深入探究生物学的助力[2]。尤其,学生在已有感性认知的助力下会分析生活现象,发现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生物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学课堂,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视频,展示本班种植园地中的植物生长情况以及部分学生家中所种植的植物的生长情况。熟悉的生活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大部分学生在认真观察的过程中会进入生活情境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情境体验效果,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大家能不能从光合作用角度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会由此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植物的叶片必须在阳光下才能制造出有机物吗?”“植物的叶片在光照下可以制造出什么有机物?”等。教师可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

  二、依据需要,搭建支架

  在支架式教学中,支架是学生体验多样探究活动的助力。一般情况下,教师要依据探究需要,搭建不同类型的支架,如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图表支架、范例支架、实验支架等,让学生获得探究机会。
 

 
  以实验支架为例,这种支架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搭建实验支架,引导学生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可提出具体的实验任务—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学生可以有目的地投身实验探究活动中。需要注意一点,搭建支架要贯穿生物学教学全过程。在后续教学环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教学需要,继续搭建支架,助力学生积极体验独立探索活动和协作学习活动。

  三、搭建支架,独立探索

  独立探索是学生在支架的助力下发挥学习主体性,采用适宜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3]。学生通过体验独立探索活动,可以建立初步认知。所以,教师要善于搭建支架,助力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例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教师可以“检验叶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有淀粉”为重点,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有机物中是否有淀粉?”大部分学生会有针对性地调动知识储备,联想到用碘酒检验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明原因——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基于此,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将碘酒直接滴加在叶片上?”学生会继续回顾所学内容,给出否定回答——叶片本身的颜色会对实验有影响,不能直接将碘酒滴加在叶片上。教师可以追问:“如何利用碘酒来检验是否含有淀粉?”面对此问题,大部分学生无法给出答案。教师可以搭建建议支架,鼓励学生自读教材,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总结检验方法。大部分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发现“用酒精可以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为加快叶绿素溶解,可以对其进行加热”。教师可以在赞赏学生的基础上继续发问:“怎样进行加热处理,能不能对盛有酒精的烧杯直接加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探究,确定加热方式——隔水加热。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叶片去除叶绿素后,可以直接滴加碘液进行检验吗?”在一个个支架的助力下,学生逐步梳理出实验方案。于是,教师可以搭建范例支架,引导学生阅读、梳理ppt上的实验方案,与小组成员一起操作实验。

  四、搭建支架,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独立探索的延伸,即学生携手解决问题。大部分初中生的生物学认知水平不高,探究能力不强,在独立探索重难点内容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需要,搭建适宜的支架,助力学生进行协作学习。

  例如,在学生理清实验方案后,教师可以搭建任务支架,引导各组以实验方案为着眼点,动手操作教师分发的实验器材,探究叶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有淀粉。为了提高协作效率,教师可以为各组分发实验报告单(见表1),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探究时间。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大部分小组明确分工,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并就此展开激烈讨论,总结得出实验结论。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展示活动,了解各组的实验探究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建立正确的认知。

  五、把握过程,评价反馈

  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评价反馈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于一体,具有激励、促进作用[4]。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宜的教学评价,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检验叶片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否有淀粉”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出评价反馈,推动学生朝深处探究。又如,在学生协作操作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各组成员互相观察,了解彼此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并作出评价,助力彼此积极投身协作学习。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讲评活动,指出全体学生的良好表现和不足,提出完善建议[5]。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独立探索、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在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要将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生物学教学“工具”,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洪.核心素养视角下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21(15):39-40.

  [2]苟建辉.“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2):99-100.

  [3]吕琳.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0.

  [4]梁丹.“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5]王悦.支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2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