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基于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也能活跃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有促进作用。本文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趣味导入激发合作学习热情,共定目标确定合作学习任务,自由组合指导开展合作探究,反馈评价分享合作学习成果等举措,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

  关键词: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数学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降低了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减退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导致教学效率较难提升。而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该学习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克服困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任务的热情。以“多边形面积的研究”教学为例,教师需巧妙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启发学生与同学共同钻研“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趣味导入,激发合作学习热情

  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有趣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教师可以导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教学目的,为接下来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需剪辑、下载符合教学和学习内容的视频文件,并在恰当的时机播放。具体教学可按照以下流程开展。

  教师播放视频:一位妈妈正用伸缩晾衣架在阳台上晾晒衣服,她的儿子拿着七巧板拼图,看见七巧板散落一地,妈妈令他将掉落的七巧板放入收纳箱中。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得知:视频中出现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教师补充:“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接着,教师板书“多边形的面积”。视频集声音、图像于一体,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从而引起他们的关注。教师导入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并启发学生观看后分享观点,在积极讨论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在后期的学习任务中便能自主探索。

  导入生活相关的案例也能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并结合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需精选实例并在恰当时机导入,带领学生关注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活力。具体教学可按照以下流程开展。

  教师口述:“学校后园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长为5米,宽为3米。假如20平方厘米能种下一棵菜苗,这块菜地总共能栽种多少棵菜苗?大家可以先独立思考,在产生一些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再与你的同伴相互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索。在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看成一个长方形,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用总面积除以20平方厘米,通过单位换算就知道能种多少菜苗了。”有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长方形毕竟与平行四边形不一样,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看作长方形来计算,最后恐怕会有很大的误差。”于是,大家继续研究其他的计算方法。教师导入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在与同学相互探讨的过程中表达观点,在认真思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在提高数学课堂活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二、共定目标,确定合作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的成长目标,明确培养的整体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率。
 

 
  在“平行四边形菜地栽种”问题中,教师创设新的任务: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领取合适的任务,然后积极为所在的小组贡献智慧。在教师的启发下,各小组成员围绕题目展开讨论,有学生提出:“其实这跟我们之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一样,只要知道了计算公式,很快就能知道准确答案了。”有学生补充:“我在资料书里看到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ah。”其他成员得到启发后提笔计算出了正确答案:5×3=15平方米=150000平方厘米,150000÷20=7500(颗)。最后大家运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方法反复验算,均验证了答案的正确性。

  在思维碰撞、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一次有效的合作学习能促进全体成员共同成长。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不仅要明确小组共同的奋斗目标,还应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一位成员进步。在明确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继续启发学生相互建议,拟订详细的计划以实现共同成长。

  比如,在讨论中,学生A认为学生B的计算速度较慢,于是建议学生B多做训练,并分享了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C认为学生D做题不够细心,容易在列式和计算答案时出现高频错误,于是将练习册中的题目做了变换,向其推出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相关题目,鼓励学生D在保证细心、耐心的前提下反复练习;学生E认为学生F的自信心不足,于是鼓励学生F增强自信。小组成员间互相指导、建议,为对方制订技能成长目标,有利于促进小组中成员的共同成长,而明确的目标也能帮助学生找到发展方向,提高个人与小组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自由组合,指导开展合作探究

  在学生无法凭借自身能力跳出困境时,教师还需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合作探究。

  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播放视频:我国某地的农业生产情况为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稻田一季产出了500千克稻谷,一块三角形的玉米地一季产出了600千克玉米,一块梯形的豌豆田一季产出了530千克豌豆。接下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庄稼地的产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学生初步尝试独立思考,后与同桌相互交流,并将交流过程中的发现记录在草稿纸上,在双方反复求解无果的情况下,教师再予以指导。A组经过分析得知:上述地形分别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要算出具体的产量,首先要知道土地的形状,根据形状找到对应的面积计算公式后,算出土地的总面积,再将总面积乘以每亩的产量,能得到总产量。生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能够有效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但学生的智慧、能力毕竟有限,当他们在合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酌情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将自己置身于集体中,聆听他人的意见,学习优秀同学的解题思路;鼓励那些有新颖想法、有较高解题能力的学生多向同学分享经验与心得,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以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展示几种特殊的图形给学生观察,之后结合图形提问:“怎样做才能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有的学生有了解题的大概思路,教师因势利导启发他们与小组成员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切割法,将复杂的图形分割成比较熟悉的、有计算公式的单图,最后将各个部分相加,即可求解出正确答案;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凑补法,将复杂的图变成熟悉的图形,用总面积减去空白部分,则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在讨论中,小组成员掌握了复杂多边形图案面积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在各自的小组中大胆地发表意见与建议,其潜能可得到充分激发。

  四、反馈评价,分享合作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体现为:其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表达观点,树立自信。小组合作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还需适时开展小组相互反馈活动,启发全体成员轮流分享学习心得,让他们在“说”中培养表达能力。

  如学生结合教师关于“多边形的面积”的提问整理思绪。学生A表示:“要计算常规多边形图案的面积,一定要熟练背诵相关公式,有的题目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就知道答案了。”学生B补充:“对于复杂的多边形面积计算,我们可以采用分割法和凑补法,将复杂的图案转化为较为熟悉的图案,这就方便计算了。”学生C总结:“其实我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题目类型就那么几个,只要多做练习并认真研究一套方法,就能轻松解决所有的题目了。”在这场小组心得反馈活动中,大家记录下同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此外,在合作学习尾声,教师应给予个人提出疑问的机会,允许他们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引导、鼓励全班围绕同学的问题一起出谋划策,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如有学生提出:“我的空间感太差,所以解答相关问题时面临的困难很多。”其他同学则根据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多进行动手操作与实验,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空间感逐渐就建立起来了,之后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就轻松得多。”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这既能够培养个体的表达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支持合作探究,鼓励小组合作学习,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得不到发言机会的问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备课环节,教师应基于学情,研究、设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合作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肄珠.基于智慧课堂理念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6):53-55.

  [2]邱娜玲,邱雅琴.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分层进阶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24(5):17-21.

  [3]梁玲.小学数学实施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23(16):73-7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