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口服,试验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比较两组降压效果、血压下降水平、中医证候程度评价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在降压效果、血压下降程度、中医痰湿中阻证候积分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试验组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比起单一使用降压效果更好,且能够显著缓解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关键词】缬沙坦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湿中阻原发性高血压病血管内皮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高血压定义为持续的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高血压在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城市化、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的居民高血压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其已成为引起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高血压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肥胖、年龄或其他慢性疾病相关[1]。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居民开始缺乏运动,并伴随高盐高脂肪饮食,还缺乏蔬菜水果,这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体重过重则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血管阻力增加。年龄和性别也会影响高血压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增加,而男性在中年时更容易患高血压。长期的心理压力、过量饮酒和吸烟都会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1]。

  高血压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手术治疗等,目前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利尿剂(如噻嗪类)通过促进尿液排出来减少体内液体量,从而降低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普利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沙坦类)则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平类)通过阻断细胞内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减少血管收缩,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β受体阻滞剂(如洛尔类)则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脏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2]。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血管、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2]。但单纯西药治疗药效不持久,易复发,药物依赖性强;中医治疗高血压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辨证论治,通过调理肝、脾、肾脏功能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优势显著。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经典方剂,对痰湿中阻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本研究通过观察缬沙坦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见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辨证标准,症见眩晕头重,纳呆痰多,胸闷乏力,舌淡,苔白,脉濡滑。西医符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4]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纳入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病,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自愿并签署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者,肝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不耐受、依从性差者,不配合或临床资料缺失者。本研究已通过东营市河口区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1008),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天大药业(珠海)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777;规格:80 mg×7粒/盒)口服,每次80 mg,每天1次。

  试验组:试验组在缬沙坦胶囊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15 g,天麻15 g,白术20 g,陈皮10 g,茯苓20g,生姜15 g,大枣5枚,甘草6 g)治疗。药液由中药房煎制,每剂药液250 mL,分2袋,每日早晚各服用1袋。两组均治疗1月,并向患者说明饮食注意,强调忌辛辣油腻食物的重要性,配合定期监测血压,评估治疗效果。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比较两组降压效果。高血压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为DBP相较于治疗前下降>10 mmHg且DBP<90 mmHg,或降幅≥20 mmHg;有效为DBP<90 mmHg且降幅<10 mmHg,或DBP≥90 mmHg且10 mmHg≤DBP降幅<20 mmHg,或收缩压SBP降幅≥30 mmHg;无效为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5]。

  血压水平:评估两组血压下降程度:在研究开始前和治疗后,嘱患者每日早晨起床后平卧休息10 min,在静息状态下,反复测量3次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结果取平均值。

  中医证候评价: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指导,设计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表,用于评估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包括眩晕头痛、纳呆痰多、胸闷乏力等。每个评分项目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等级,分别对应0、2、4、6分。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使用尼莫地平计算法[6]计算证候积分减少率,并划分为3个等级评价疗效。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有效: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测定:嘱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2~3 mL,检测两组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由本院检验科离心后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T-1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比较两组痰湿中阻型患者降压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1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头痛、纳呆痰多等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8%,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讨论

  高血压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90%~95%,发病原因并不明确,通常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如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等[7]。继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见,它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高血压,如肾脏病变、甲状腺问题以及心脏病等,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7]。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与西医有所不同。中医可将高血压归为“头痛”和“眩晕”的范畴[8],其发生与年老体弱、长期慢性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以及情绪失调等因素有关,病位主要在肝、肾、脾。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与肝阳上亢、肾气不足、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相关。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病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脾脏在中医理论中主运化功能,当脾脏虚弱时,易导致水湿不化,进而形成痰湿,阻滞气血运行;而肝脏主升发功能,肝易生风,当肝风内动与脾虚痰生相结合时,会导致风痰相互搏斗、风痰上扰,从而引发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乏力、口苦、体重增加,舌淡白苔厚腻、脉滑等症状。治疗当以祛痰化湿为主,疏肝健脾为辅,调理脾脏功能,促进湿气的排出;调理肝脏功能,舒缓肝阳上亢的症状,共同祛除体内痰湿,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血压。

  缬沙坦胶囊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是一类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常用药物。其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活性,从而放松血管平滑肌,促使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9]。同时还能够减少水钠潴留、抗纤维化,改善血管弹性,预防和减少动脉硬化的发展[10]。相比于其他降压药物,缬沙坦具有耐受性好、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长期使用会引发肾功能损害,药物依赖性变高[11]。此外,服用不当会增加血液中钾的浓度,尤其是在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中,高钾血症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或心脏骤停等严重问题[11]。因此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弥补单一西药使用的缺点,提高药物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半夏白术天麻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从古到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头痛、眩晕等疾病,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能够调和脾胃、燥湿化痰、平肝息风,对于痰饮、头痛、眩晕等症状有显著效果。半夏白术天麻汤由半夏、天麻、白术、陈皮、茯苓、生姜、大枣和甘草组成。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肝熄风,共同治疗风痰引起的眩晕和头痛。白术和茯苓则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辅助治疗痰湿。陈皮有理气化痰的作用,而甘草则用于调和药物,保护脾胃。药物相合,共同发挥化痰熄风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半夏白术天麻汤能够调理肝脏和胃肠功能,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高血压症状[12],其中半夏、白术、天麻三味主要药物均具有镇静抗炎、抗氧化和舒张血管的作用[13-15]。目前半夏白术天麻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16],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效果显著,在凃晋文教授[17]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基础上结合西医降压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凃教授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循经上逆头面进而发病,病理产物以痰瘀为主,二者相互转化,痰浊阻滞,气血失衡,痰火逆乱,侵袭清窍,瘀血停滞,阻碍清窍通畅。因此治痰同时也需治疗血液瘀滞,切合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的病机。其他如王晨等[18]、毛平等[19]单一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均有效改善了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中阻证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临床症状,此外联合其他药物的临床研究也均取得较好效果[20-21]。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4%,这说明缬沙坦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比单纯使用缬沙坦胶囊治疗效果更好。试验组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表明缬沙坦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降血压水平明显。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是评估内皮细胞分泌的重要活性物质,二者具有相反作用,影响血管收缩和扩张[22]。ET-1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它可以促使血管收缩,增加血管阻力,从而使血液流动受阻,升高血压。相反,NO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扩张剂,它可以刺激血管细胞生长,放松血管平滑肌,增加管腔直径,减少血管阻力,从而增加血管内腔的直径,降低血压。因此维持ET-1和NO的平衡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当ET-1水平升高,而NO水平降低时,血管收缩增加,血压升高;相反,当ET-1水平降低,而NO水平增加时,血管扩张增加,血压降低[23]。治疗后试验组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表明缬沙坦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降血压水平明显。在中医症候疗效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78%,这表明缬沙坦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比单纯使用缬沙坦胶囊能够更明显缓解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缬沙坦胶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二者可发挥协同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行进一步基础试验,此外本研究仅对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他中医证型效果还不明确,还需更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帅眉江,谢兰香.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高血压病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4):102-106.

  [2]张建玲,李刚.2021世界卫生组织《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1):18-20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3):209-220.

  [5]成莎,叶穗林,叶玺.温胆汤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6):169-171.

  [6]邓慧芳,张六燕,冯彩玲,等.平调颗粒对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3):576-581.

  [7]王小雅,王朋倩,熊兴江.《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评价与中药降压探索[J].中国中药杂志:1-6.

  [8]郭梦阳,邢冬梅,王守富.中医药在高血压前期防治中的应用综述[J].河南中医,2023,43(6):957-961.

  [9]KIM H L.Arterial stiffness and hypertension[J].Clin Hypertens,2023,29(1):31.

  [10]马靖.长期应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5):30-32.

  [11]李艳,严小芳,李佳颖,等.国产缬沙坦的安全性不良事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1):67-73.

  [12]闫梦晗,李晓,姜月华.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4):2265-2268.

  [13]王依明,王秋红.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0,31(21):2676-2682.

  [14]张楚洁,刘慧萍,杨璐瑜,等.归脾汤有效成分与现代药理学的关联性[J].中成药,2020,42(6):1553-1558.

  [15]于涵,张俊,陈碧清,等.天麻化学成分分类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2,53(17):5553-5564.

  [16]张国峰.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7):972-974.

  [17]张蓓蓓,陈俊,丁砚兵,等.凃晋文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经验举隅[J].江苏中医药,2016,48(7):24-25,28.

  [18]王晨,杨威,孙芳,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中阻证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3):91-94.

  [19]毛平,李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11):20-21.

  [20]丁雪梅,王丽,马文政,等.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6):96-98.

  [21]李航,翁劲,吴超,等.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黄连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眩晕的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4):60-62.

  [22]李婷婷,刘彬,张桂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Hcy、ET-1、NO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压分级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3):19-23.

  [23]陈颖,刘洋,王晓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eriostin、ET-1、VE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4):455-457,46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