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引言

  安徽省2022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要求写一封邮件,向外国朋友推荐《西游记》。这道题紧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凸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融会贯通。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中考的价值取向及育人方向,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最突出的是考查学生的文化输出力,即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面建立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正是文化的优秀所在。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发挥中考试题对英语教学的反哺作用,希望通过这一书面表达题,引领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融语言、文化为一体。因此可以说,这道题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都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1.原题呈现

  假定你是李辉,你的英国朋友Mike想阅读中国经典名著,请你写封邮件,向他推荐《西游记》,要点如下:

  (1)风趣幽默,深受喜爱

  (2)团队合作,历险克难

  (3)追逐梦想,永不言弃

  要求: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词数80-100.

  参考词汇:character(n.人物);overeome(v.克服)

  2.答题解析

  笔者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2.1审题不够准确

  有的考生没有围绕题目给出的3个要点来描述全书的特点,而是用了“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活泼可爱,还会七十二变”等大量篇幅来介绍《西游记》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或对某一个故事情节进行了详细描述,比如“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等。显然,这类考生的思维受到平时写要点提示类应用文体的限制,不符合今年书面表达命题的要求。

  2.2基本功不扎实

  一部分考生写不出规范、正确的句子,如:句子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词性辨析不清,时态、语态使用错误,单词拼写错误,卷面不整洁等。

  2.3内容表达不完整,不连贯

  部分考生仅仅把要点中的4字词语进行了简单的汉译英,句子之间没有连接词,缺乏逻辑性,致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比较松散。

  2.4文学素养较低

  部分考生对《西游记》这部小说原文没有认真读过,可能仅仅看过电视剧或者读过某些情节,对其中的人物、情节知晓一点,但不能概括整本书的内容,更不能对某个故事情节或人物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考生不具备这些文学素养,就会无话可说,更不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

  3.试题评析

  安徽省2022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既符合命题要求,又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融入了古典文学的测试。很好地体现了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考生既要讲好中国故事,又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英语讲给外国友人听,从而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能把熟悉的文化现象用所学英语描述出来”与《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学段目标下的三级要求相对应:能理解与感悟优秀文化的内涵,有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格;同时还考查了语言能力学段目标下的三级要求:“在书面表达中,能选用不同句式结构和时态,描述和介绍身边的人、事物或事件,表达情感、态度、观点和意图等”。

  通过对今年参加过中考的30名考生的采访,笔者了解到:今年的书面表达相比往年有一定难度,难就难在3个要点都是4字词语,共有6个词语,且全部为高度概括全书语言、内容、精神的词语。要想取得高分绝非易事。该题要求考生在用英语讲好西游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积累,严密的逻辑思维外,还要对名著《西游记》有十分深入的了解。

  题目中明确要求将《西游记》推荐给外国友人,为使行文连贯,可适当增加细节。要求考生介绍的是整本书的特点。阅卷中笔者发现一些高分考卷的特点都是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进行表达。例如:一位考生在Beginning部分用一句话概括:

  The book,full of imagination,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I have read it for many times

  接下来Body部分使用了宾语从句描述要点,并增加了一些细节:

  The book describes Tang Monk and his pupils expe rienced many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how to solve them during their journey to the west.Although the character of the four persons is different,they worked together for the common goal.They managed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one after another and finally they succeeded.The book also tells us to chase our dreams and never give up

  在文章的Ending部分考生这样描述:

  I find it so humorous that you won't miss any part of the whole story.After reading the book,you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I believe you will enjoy it.It is really worth reading.

  不难看出,书面表达得高分考生的共同特点:他们既有较强的语言功底,深厚的文学素养,又有较高的国家认同感;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又有对国家、对社会责任的感同身受。

  4.教学启示

  书面表达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的痛点和难点,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语言知识的正确使用,包括词汇的训练,语法和高级句型的训练,但是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表现在教师对文化意识教学内容不够清晰,目标不够明确,活动不够充分等方面。这道书面表达题目标指向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凸显了目前初中学业水平英语测试的趋势和方向。结合以上解析,笔者认为这道书面表达题对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具有引领作用。

  4.1语篇解读,润物无声

  人教版英语教材内容具有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且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增加,这为英语教师将中华优秀文化有机地融入课堂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材料和文化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也能使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文化知识的学习产生彼此交互渗透的结果。教师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时,应从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对比文化差异、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的角度,深入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对中西方文化有所了解、有所比较,从而达到培养文化意识的目的。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阅读课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一文对北美的感恩节从节日庆祝的时间、方式、意义、传统食物火鸡及其制作过程进行了介绍。笔者在读后环节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西方的感恩节和中国的中秋节,从时间、气候、食物、节日习俗等方面对比。由于学生很熟悉这两个节日,讨论的非常激烈。有位学生现场展示并配乐朗读了几首经典的关于中秋节的英文古诗。从文化输入与输出的角度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根源,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目标:注重家庭团结,重视亲情,学会感恩,热爱传统文化。

  4.2课外阅读,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学校是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教师对孩子文化意识的形成能直接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利用工作之余多看书,看好书,既要与时俱进也要以身作则传承优秀中华文化。通过多种方式,用自身的文化素养去感染受教育者,提升受教育者。
 

 
  阅读是习得语言,感悟文化的主要途径。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文化觉悟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有关历史、文学、地理、风土人情、节日等题材时,可以推荐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相关题材的课外读物,以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教材的文化内涵。如《伊索寓言》中The Wolf and the Crane The Lion and the Mouse,The Bear and the Two Travelers;对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推荐《海蒂》、《奥黛丽·赫本》、《男孩的冒险书:亚马孙雨林冒险书》等。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异域生活气息与风土人情,懂得了世界地理文化知识的丰富;开阔了文化视野,体验了多元文化;通过中外文化异同的比较,更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因此可以说课外阅读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4.3开展文化活动,感受、体验文化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班级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节,学生们可以唱英文歌,演英文剧,改编课本剧,趣配音;在班级文化墙上张贴手抄报。此外结合“我们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在综合实践课中提升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体验:端午佳节“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中秋节里团圆协和的美好期许等等。这些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需要学生亲身体验过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它们的认同。
 

 
  4.4开发本土文化,融入写作教学

  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很熟悉,又充满了热爱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将本土文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内容迁移到写作教学中,一定会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学生用英语向给世界表达本土文化,让世界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从而培养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家国情怀。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本单元围绕“谈论食物的喜好”这一话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饮食习惯,写了一篇小短文:

  I'm from Fuyang.I have good eating habits.I usually have Satang(撒汤)or Mahu(马糊)for breakfast.It's de-licious and healthy.For lunch,I like Taihe Mutton Noodles(太和羊肉板面)or Ge La Tiao(格拉条).I have Zhentoumo(枕头馍)and porridge for dinner:I eat well and I have a healhy life.I love my city.

  4.5作业设计培养文化意识

  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中国传统节日”英文手抄报作业;每天读一篇英文版中国小故事并作简要汇报等口头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去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并进行宣传等等。通过这样创新的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5.结语

  为贯彻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命题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考、中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查。如:四川德阳2022年中考以“Chinese Tea Culture”为题介绍中国茶文化、安徽2022年中考试卷单项填空题出现了“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的英雄事迹。教师要研究中考试题,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与方向,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发挥试题的反哺作用。核心素养总目标的提出,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培育具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当代英语教学应植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其精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