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近年来,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京剧风格元素结合的音乐作品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些作品中,古筝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乐器,与京剧的结合更是展现出独特魅力。本文以筝曲《夜深沉》和《醉京斓》为基础进行展开,旨在探讨现代古筝京剧音乐元素作品的发展与创新,并分析其背后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京剧;《夜深沉》;《醉京斓》;发展与创新;音乐元素

  一、作品概述

  (一)作者简介


  王中山是一位备受关注的现代古筝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出生于中国河南,自幼学习古筝,曾师从著名古筝大师李婉芬。王中山的演奏风格以细腻、优雅著称,他的演奏技巧高超精湛,能够将传统古筝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他还善于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传统曲目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作品。《夜深沉》就是根据同名京剧曲牌(夜深沉》改编而成。

  詹信是一位杰出的中国青年古筝演奏家,出生于江苏南京。2010年5月,詹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受到了外界的高度评价。目前,她在职于南京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并担任江苏音协古筝学会理事和北京中华传统乐会理事。其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又不失时尚感,深受观众喜爱。

  (二)作品简介

  《夜深沉》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及作曲家精心创作,融入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理念,使其既具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在演奏过程中,古筝手通过运用各种演奏技巧,如滑音、蒙音、拨弦等,使旋律更加丰富多变,情感更加饱满深沉,《夜深沉》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古筝爱好者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它不仅在各类音乐会和演出中频繁上演,更成为古筝教学和演奏中的重要曲目之一。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醉京斓》是一首充满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古筝曲,它巧妙地将京剧艺术与古筝演奏相结合,为听众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北京文化画卷。创作灵感来源于京剧艺术的丰富元素,如唱腔、表演、服饰等。在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技巧,如快速指序、滑音、颜音等,模拟京剧唱腔的悠扬与婉转,展现出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曲中还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部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珍品,为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作品定弦与作品结构的发展与创新

  (一)作品定弦


  王中山老师创作的《夜深沉》没有像传统筝曲以D、G、C调定弦,而是使用不常见的E调定弦,相对在当时的创作环境下还是属于独树一帜的。詹信老师创作的《醉京斓》在D调的基础上,稍作变化,将17-21弦声部进行了变化.将17弦的B升高半音到C:将18弦的A升高全音到B:将19弦的#4升高半音到A:将20弦的E升高半音到G:将21弦的D升高全音到E。

  (二)作品结构

  《夜深沉》全曲共144小节,是由引子、慢板、快板和急板构成.其中,1-6小节为引子部分,由大鼓独奏引入古筝,5、6小节节奏逐渐加快,为后面的慢板做准备:7-**小节为慢板部分,本部分以弱开始,大跨度的音程关系使乐曲很快推进,同时也为后面几个小节的不稳定因素做了铺垫,直到62小节爸音的出现,使乐曲又趋于稳定,同时为接下来的快板部分做了铺垫:65-122小节为快板.本部分开始大鼓与古筝的共同演奏使音乐快速向前推进,73小节开始运用快速指序的技法,增加了激动的情绪,使乐曲快速富于激情,到92小节,大鼓复现,使乐曲推向更高潮,整体情绪也更高涨,直接将乐曲推向急板;123-144为急板部分,也是全曲最富有激情的部分,极快的速度加上扫弦这一技法,乐曲在激情中结束。
 

 
  《醉京斓》这首作品为古筝与钢琴协奏曲,全曲共224小节,共由7个主体部分构成,分别是引子、A、B+连接、C、D、E、F+尾声构成。1-21小节为引子部分,是三乐句乐段结构,调式调性为D宫,引子部分主题为朦胧地、凝愫梦萦。22-51小节为A部分,是单二结构,调式调性为D宫,A部分主题为和畅、温柔温馨地;52-97小节为B部分,98-105小节为连接段,是多乐句乐段结构,整体调式调性由D宫-A羽,此部分主题为摇曳地、盘旋地;106-134小节为C部分,是四乐句乐段结构,调式调性又回到了D宫,此部分主题是灵动地;135-151小节为D部分,是单乐句乐段结构,调式调性以D宫为主;152-173小节为E部分,是四乐句乐段结构,调式调性由D宫-A羽,此部分主题为舒展地;174-200小节为F部分,是多乐句乐段结构,调式调性回归D宫且稳定。主题为生动地、绚烂地;201-224小节为尾声部分,此部分为四乐句乐段结构,整体以D宫调式结束。
 

 
  三、演奏技法与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一)演奏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1、左手技法


  在京剧音乐元素的作品中,体现其韵味最重要的就是滑音,古筝作为弹拨乐器,它的韵味是通过揉、吟、按、滑来体现的。

  揉音,通过演奏者按滑和揉弦来体现,揉音的演奏方法是,右手弹奏之后,左手在余音上滑,下滑,上滑多次进行反复,最终落在原本弹奏的音高上,用来模仿京剧唱腔的拖尾,滑音,是表现作品风格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技法,滑音是通过右手在原有音高上弹奏后,左手画圈的一个过程。这两首作品均涉及上、下滑音。上滑音就是在原有的音高上,右手弹奏,左手在规定时间内,向斜下按压大二度或者小三度,如D音的上滑音要按到E音的音高,E音的上滑音要按到G音的音高,下滑音同理。《醉京斓》中的滑音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京胡的滑音技巧。

  2、快速指序技法

  20世纪70年代,随着古筝作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曲子不仅仅局限于三个相邻的音连续弹奏,加之钢琴技法需要五根手指并用的启发,古筝大师赵曼琴尝试创立了“快速指序技法体系”,改变了只能单一的用右手连续演奏三个音组合片段,开始利用无名指的弹奏,加入无名指弹奏后,为古筝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使作品更丰富,同时也开发了古筝作品更多的可能性。

  《醉京斓》中135-146小节中的节奏型大量使用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使音符的组合更加密集,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在这一段中,为了使演奏者能更准确地弹奏,使用快速指序技法显得尤为重要。快速指序技法是通过打(无名指)、勾(中指)、抹(食指)、托(大指)的合理分配,弹奏时需要正面触弦,且在弹奏的同时指尖进行发力,弹完之后手指马上放松,身体各部位及面部要保持松弛的状态,才能使音色达到最佳。

  《夜深沉》中也有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小段落,这种段落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演奏者合理规划好指法,这时候快速指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不再被勾、抹、托所局限,加入了打,让其他三个手指有了放松的机会,整体演奏音色有了巨大的飞跃。

  3、摇指技法

  摇指技法是古筝演奏中最常用且最基础的技法,在演奏摇指技法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第一,手腕的左右摇动带动手及小臂的转动,摇指的主要发力点在于手腕;第二,食指指尖捏住大指假甲的根部,以固定大指假甲的位置,保证音色;第三,手腕摇动的幅度不要太大,过弦即返。这两首乐曲中,摇指技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在有些过渡段中,摇指由弱渐强对推进乐曲进入高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在《醉京斓》中,有一段用了右手连续摇指,左手连续琶音,为接下来的快板部分奠定了基础,音响效果给人以拉长了的感觉,使乐曲具有延展性;第三,有些部分的运用短摇的技法,让乐曲更加活泼,具有灵动性。

  4、轮指技法

  古筝轮指技法的弹奏方法主要涉及使用打(无名指)、勾(中指)、抹(食指)、托(大指)依次在同一根琴弦上弹奏,以发出均匀的四个音。轮指有正反之分,具体弹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指序与预备动作:要确保按照正确的指序进行弹奏,并在弹奏一个音的同时,另一个指头就要在弦旁准备好,以保证弹奏的连贯性和均匀性;第二,手腕的姿势与力度:腕部应保持平稳,既不要突起也不要紧张或塌陷。第三,指尖用力与独立性:各手指指尖用力要求均匀,节拍时值也要均匀。各手指运动应有独立性,避免相互粘连,使弹奏出来的音响清晰、干净。第四,重视无名指的练习:在轮指中,无名指往往容易被忽视,但提高无名指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一带而过、无节奏感的情况。第五,入弦深浅的控制:在演奏中,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要控制好入弦的深浅度,使发音干净、明亮、集中,颗粒性强。总之,古筝轮指技法的弹奏需要注重手指的独立性、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反复练习和细心体会,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一技巧。

  笔者在观察作曲家在弹《醉京斓》时,发现在弹奏八分音符时长的轮指时,通常弹奏出四个音,在弹奏四分附点的十六分音符时,通常弹奏出三个音。通过观察演奏家们在弹奏的过程中,总结出轮指在不同乐曲或不同段落中发出的音响效果和弹奏的个数也是不尽相同的。

  5、装饰音

  装饰音是用来装饰旋律的临时音符,或者是记有特殊记号表示该音符应作某种装饰性演奏的音。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在所装饰的音或前一音的时值内。主要是用来丰富曲调使乐曲更加有特色。在我国民间音乐演奏中,有大量装饰音存在。在《醉京斓》的慢板中,装饰音的技法大都是抹弹奏后用连托的技法,后接旋律音,我们要记得,装饰音只是用来修饰旋律音的,所以我们在弹奏的过程中,还是要重点突出旋律音,在本曲中,装饰音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以及跳跃感。

  (二)表演形式多元化

  1、丰富多变的曲调节奏


  《夜深沉》通过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变化,使得曲调节奏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古筝版的《夜深沉》在王中山先生的改编下,运用了很多突破性的表演技巧,使得古筝的表现更加沉稳,与曲子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夜深沉》的曲调节奏丰富多变,既有深沉优美的慢板,又有激烈活跃的快板,通过巧妙的演奏技巧和音色变化,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醉京斓》包含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节奏特点。例如,“沁风朝煦”部分以级进为主,先上行后下行,形成了一种推进式的旋律效果。而在“*步寻花”部分,音乐则融入了更多的技巧元素,如前八后十六、切分、平十六的节奏型,以及左手上下滑音与右手的刮奏、摇指等演奏技法,这些丰富的演奏技法巧妙地相结合,为乐曲增添了丰富的韵律和动感。

  此外,乐曲中还包含了小快板部分,如“流觞曲水”,这部分以3/4拍定为旋律开始的节拍,旋律音较为松散,以长拍的单音与摇指为主,伴奏以稳定的平八节奏音型出现,使分解和弦的演奏技巧得以充分地发挥。这种节奏安排使得乐曲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同时,又不失灵动和变化。既有推进式的旋律效果,又有丰富的技巧元素和独特的节奏型,还有模仿京剧音高润腔的演奏技法,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这首乐曲独特的艺术魅力。

  2、表演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古筝表演形式的发展是一个伴随着时代变迁和艺术创新而不断演变的过程。古筝表演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早期阶段:古筝的表演形式主要基于传统,如筝的歌、舞的结合以及为诗词配乐的弹唱形式等。古筝在宫廷乐队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创新技法时期:在60年代和70年代,古筝演奏技法得到了显著的创新,比如通过创新多种新指序弹奏方法,打破传统对称技巧。这些创新技法不仅丰富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也为古筝的表演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多样化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进一步为古筝创作开辟了新时代。如《黔中赋》的演奏就采用了指法动作互换的方式,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同时突破了传统五声调式的束缚。此时,古筝的表演形式也开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齐奏、重奏、协奏等,还出现了竞技(比赛)形式的表演、音乐会形式的表演、与戏剧乐队结合的表演、结合电子乐为主的表演以及古筝与室内乐的表演等;现代阶段: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古筝发展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古筝表演的形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对外在表演的整体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演奏剧场版的表演形式等新的表演形式出现,古筝的表演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醉京斓》不仅在曲式结构上融入了西方音乐结构,并且加入了钢琴伴奏,使中国传统乐器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古筝表演形式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它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和技法,创新表演形式,使古筝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3、个人演奏心得体会

  演奏京味风格的古筝作品,对笔者来说是一次既独特又充满挑战的体验。京味风格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浓厚的地域特色,深深吸引着笔者。

  首先,在演奏这些作品时,笔者深刻感受到了京味音乐的独特魅力。它的旋律悠扬、节奏明快,充满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韵味。通过古筝的演奏,笔者试图将这种韵味传递给听众,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北京的独特魅力。

  同时,笔者也发现京味风格的古筝作品在演奏技巧上有着独特的要求。在演奏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古筝的基本演奏技巧,还需要深入理解京味音乐的内涵,通过演奏表达出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这对笔者来说是一次很好地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在演奏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京味风格的古筝作品在节奏和音准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练习和调整。但是,正是这些挑战让笔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京味音乐的精髓,也让笔者在演奏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的来说,演奏京味风格的古筝作品让笔者收获颇丰。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演奏技巧,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京味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在未来的学习和演奏中,笔者会继续探索和实践,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研究京味风格筝曲的意义

  京味风格筝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北京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京味风格筝曲,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北京地区及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还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推动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京味风格筝曲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京味风格筝曲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作为京城的传统音乐,它深受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各地戏曲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京味风格筝曲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展现了北京地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追求,成为北京文化的重要象征。

  研究京味风格筝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和社会生活风情。通过分析和解读筝曲中的音乐元素,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京城的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而加深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京味风格筝曲的艺术特色与传承价值

  京味风格筝曲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其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有力,演奏技巧精湛细腻,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京味风格筝曲还融合了北京地区的语言、民俗和戏曲等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

  研究京味风格筝曲,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筝曲的研究,我们可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心和自豪感。同时,研究京味风格筝曲还可以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推动民族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三)京味风格筝曲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京味风格筝曲作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京味风格筝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同时,通过推广和传播京味风格筝曲,我们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国际间的了解和友谊。

  综上所述,研究京味风格筝曲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北京地区及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还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推动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对京味风格筝曲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京味风格筝曲这一传统音乐瑰宝。

  结语

  经过对京味风格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笔者深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京味风格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韵味和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繁华的胡同之中,感受着那份独特的京味情怀。通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分析和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京味风格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所在。

  笔者的京味风格作品将继续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应该加强对京味风格作品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应该积极推动其创新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本次研究的深度还比较浅薄,希望可以给学习京味风格作品的演奏者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资料。

  参考文献

  [1]周岫樾.筝乐创作中的京剧音乐元素——以《打虎上山》《晓雾》为例[J].大众文艺,2024,(04):85-90+173.

  [2]杨文欢.筝曲《夜深沉》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23,(20):142-145.

  [3]侯佳彤.论古筝曲《晓雾》的艺术性[J].剧影月报,2023,(03):86-87.

  [4]张语萱.现代筝曲中京剧音乐元素的体现和运用分析——以《夜深沉》为例[J].艺术品鉴,2023,(17):152-155.

  [5]胥蓉蓉.筝曲《醉京斓》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法探究[D].河南大学,2023.

  [6]刘洋宏.筝曲《晓雾》的演奏技法及演奏版本分析[D].聊城大学,2023.

  [7]隋源.京腔京韵筝曲的音乐特色与演奏技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8]杨谨瑞.《醉京斓》的音乐创作与演奏分析[D].四川音乐学院,2023.

  [9]王硕.筝曲《醉京斓》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探究[D].南昌大学,2021.

  [10]王振玲.京剧元素在古筝作品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2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